拍品信息
备注
说明:附证书
此壶为作者近年力作,以清代“陈荫千绞竹提梁”为原型,倾入作者对竹之精神的颖悟,重点表达了劲竹的俊挺和张力。清代诗人、书画家郑燮有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而提梁双竹交缠体现出“咬”字;壶流和壶钮的弯曲力度,体现出“坚韧”;盖面的竹叶尖尖,体现出竹顽强的生命力。而壶身中间一圈竹节腰线,体现了作者稳定成熟并且严谨认真的艺术态度,以物喻情,表达出作者高洁而有张力的生活感知,此件乘物游心,是作者在紫砂创作中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900 ml
鲍峰岩,1968年生,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优秀青年陶艺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宜兴市紫砂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江苏陶业世家第四代传人。百年老字号“鲍同泰”(1845年)之后人,自创山石轩工作室。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1983年进紫砂工艺厂研究所,跟随母亲张红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学艺。
此壶为作者近年力作,以清代“陈荫千绞竹提梁”为原型,倾入作者对竹之精神的颖悟,重点表达了劲竹的俊挺和张力。清代诗人、书画家郑燮有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而提梁双竹交缠体现出“咬”字;壶流和壶钮的弯曲力度,体现出“坚韧”;盖面的竹叶尖尖,体现出竹顽强的生命力。而壶身中间一圈竹节腰线,体现了作者稳定成熟并且严谨认真的艺术态度,以物喻情,表达出作者高洁而有张力的生活感知,此件乘物游心,是作者在紫砂创作中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900 ml
鲍峰岩,1968年生,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优秀青年陶艺家,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宜兴市紫砂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江苏陶业世家第四代传人。百年老字号“鲍同泰”(1845年)之后人,自创山石轩工作室。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1983年进紫砂工艺厂研究所,跟随母亲张红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