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李可染
尺寸
98×56.5cm 约5.0平尺
质地
设色纸本
年代
1985年作
备注
说明:此作于2020年11月5日经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先生鉴定为真迹。
简介:李可染,自号白发学童,室名师牛堂,江苏徐州人。1947年先后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著名山水画家。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
《绿天庵醉僧书蕉图》绘画的是唐代书法家怀素(725-785,一说737-799)的故事。怀素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长沙人【一说零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因他三家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或”释长沙”。怀素天性豪放,不拘小节。喜欢喝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喜交名士,与李白、颜真卿等都有交游。他的草书称为“狂草”,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怀素少时家贫,买不起纸张练字,便将木板和圆盘涂白漆后书写,惜漆板光滑,不易着墨,不适合练字。于是,他在寺院附近种植了一万多株芭蕉树,蕉林触目皆是,成了“绿天庵”。他摘下芭叶作为临帖之用,由于他日夜不断练字,老芭蕉叶很快就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就干脆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日以继夜,日晒雨淋,风吹雨打,怀素都坚持不懈地练字,把笔头都写坏了,秃笔成冢。凭着他惊人的毅力,勤学精研,苦修出了著名的“狂草”,为书法史上作出卓越的贡献。
李可染写的就是怀素在蕉叶上写字的场景。这是忘我的一刻,醉僧怀素握笔在手,“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他胸有成竹,心手合一,豪情勃发,一气贯之。恰是“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从“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
李可染的人物画早于四十年代已为画坛所瞩目和称许,但山水画却经历了一个颇长的蜕变过程。然而,在他研习山水画,努力地“打进”传统而不落前人窠臼,又试图“打出”传统,通过与大自然的直接对话,印证取舍传统从而破茧而出的历程中,人物画也同样地不断发展新的面貌。此画作于1985年,是他人生的晚期,却是艺术创作的巅峰期。画中人物线条圆厚而涩重,力量感很强。整幅画看似信笔挥洒,实则他行笔缓慢。画芭蕉叶起笔无顿痕,行笔沉涩、力透纸背,收笔截然而止,毫无疙瘩,力平而留,到处可收,挥洒自如,深得齐白石粗重而表现力极强的“金石派”笔风精髓。画上题跋书法扎实老辣,稳健劲挺,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有计划地研习汉代和北魏时期书法的成果。
画面的右下角钤有一方白文印章,印文为“可贵者胆”,“胆”者,敢去陈言。敢于突破传统中的陈腐框框。此作品绘画和书法并重,艺术造谣极高,正是“可贵者胆”的最佳实践。李可染不愧是二十世纪“金石派”的一位无法取缔的国画大师。
简介:李可染,自号白发学童,室名师牛堂,江苏徐州人。1947年先后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著名山水画家。曾任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画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
《绿天庵醉僧书蕉图》绘画的是唐代书法家怀素(725-785,一说737-799)的故事。怀素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长沙人【一说零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因他三家为僧,书史上称他“零陵僧”或”释长沙”。怀素天性豪放,不拘小节。喜欢喝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喜交名士,与李白、颜真卿等都有交游。他的草书称为“狂草”,与唐代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怀素少时家贫,买不起纸张练字,便将木板和圆盘涂白漆后书写,惜漆板光滑,不易着墨,不适合练字。于是,他在寺院附近种植了一万多株芭蕉树,蕉林触目皆是,成了“绿天庵”。他摘下芭叶作为临帖之用,由于他日夜不断练字,老芭蕉叶很快就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就干脆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日以继夜,日晒雨淋,风吹雨打,怀素都坚持不懈地练字,把笔头都写坏了,秃笔成冢。凭着他惊人的毅力,勤学精研,苦修出了著名的“狂草”,为书法史上作出卓越的贡献。
李可染写的就是怀素在蕉叶上写字的场景。这是忘我的一刻,醉僧怀素握笔在手,“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他胸有成竹,心手合一,豪情勃发,一气贯之。恰是“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从“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
李可染的人物画早于四十年代已为画坛所瞩目和称许,但山水画却经历了一个颇长的蜕变过程。然而,在他研习山水画,努力地“打进”传统而不落前人窠臼,又试图“打出”传统,通过与大自然的直接对话,印证取舍传统从而破茧而出的历程中,人物画也同样地不断发展新的面貌。此画作于1985年,是他人生的晚期,却是艺术创作的巅峰期。画中人物线条圆厚而涩重,力量感很强。整幅画看似信笔挥洒,实则他行笔缓慢。画芭蕉叶起笔无顿痕,行笔沉涩、力透纸背,收笔截然而止,毫无疙瘩,力平而留,到处可收,挥洒自如,深得齐白石粗重而表现力极强的“金石派”笔风精髓。画上题跋书法扎实老辣,稳健劲挺,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有计划地研习汉代和北魏时期书法的成果。
画面的右下角钤有一方白文印章,印文为“可贵者胆”,“胆”者,敢去陈言。敢于突破传统中的陈腐框框。此作品绘画和书法并重,艺术造谣极高,正是“可贵者胆”的最佳实践。李可染不愧是二十世纪“金石派”的一位无法取缔的国画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