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王士祯*张榕端*刘琰 等
尺寸
28.5×28.5cm×10 每幅约0.7平尺
备注
注:这套书法册页为清初名公王士祯、李光地、张英等为明末“甲申之变”殉国忠臣毛文炳所作的颂诗,毛文炳其人在《明史》及《河南通志》。有传。
简介:1.毛文炳,字仲弢,号梦石,丁卯举人,崇祯戊辰进士。初任寿阳县知县,次任榆次县知县,擢礼科给事中,转宁夏灵州兵备道。在任期间正直敢言。崇祯癸未1643年擢山西按察司副使,分守冀南道。这一年年底,又转任蒲州道。但在将要启程的时候,晋王朱审烜以保障重地而挽留他,而他以人臣义不避难慨然留守太原,协助巡抚蔡懋德治战守之具。甲申二月即公元1644年,李自成军进逼太原城下,蔡懋德、毛文炳等督吏民悉力据守,昼夜不懈,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就擒。据史籍记载:“公被执贼胁之降,不屈。强之食,挥于地。次日,贼帅据晋府,押公入见,欲官之。公骂曰:汝贼僭号,设官贪财,货污妇女,炮烙绅衿,发掘陵墓,天人共愤,老夫恨不能磔汝,乃反欲汝从耶?遂遇害。观者皆为之泣下,贼亦心恻之,传令亲者收其尸领棺葬。”当时听到毛文炳被杀之后,其妻赵氏、妾李氏也都投井而亡。其妻赵孺人投井时,其子毛兆梦年十一岁,“孺人手携之将共投,老仆戴守经泣随其后曰:主人不可以无后,请得留公子。孺人乃释手。”这才保住了毛兆梦的姓名,后来老仆戴守经料理了主人主妇的丧事,并将小公子毛兆梦带了出来。这件事在当时影响极大,毛文炳在明代受到崇祀乡贤的待遇,到清朝又赐谥节愍。毛家幸存的毛兆梦字石胄,号右民。后曾任浙江嘉善县知县,颇多善政。他认真梳理先人遗迹,将其父在世时所写奏疏等整理付梓,并遍请当时名公题诗作颂,“一时之名公巨卿歌咏太原节烈者,编次成帙,光诸梨枣,期传诵于无穷,而副使公于是不殁矣。”本套册页即当时所遗留的手书真迹,实为难得的史料。
2.王士祯(1634-1711),山东新城人,常自称济南人,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博学好古,又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
3.张英,清代官员,清康熙二年(1663)中举人,六年中进士,相继任《国史馆文略》、《大清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和《平定朔漠方略》等总裁官。
刘琰(1651-1712)清代官员、诗人。字公琬,号介庵。今阳谷城东八里营村人。康熙年间,因康熙皇帝爱其学识渊博,才华出众,便召进翰林院,并让其专门教导皇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读书。刘琰即为皇子之师,从不为皇子的尊贵而迁纵,一直以严教为本。
4.沈三曾,清,浙江归安人,字尹斌。康熙十五年进士。历官至赞善。善诗,应制诗文多称旨。曾奉命赴扬州校定《全唐诗》。
5.张榕端(1639-1714)清直隶磁州人,字子大,一字子长,号朴园,别号兰樵。康熙十五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视学江南时识拔能文之士颇多。有《宝啬堂诗稿》、《河上草》、《兰樵归田集》等。
简介:1.毛文炳,字仲弢,号梦石,丁卯举人,崇祯戊辰进士。初任寿阳县知县,次任榆次县知县,擢礼科给事中,转宁夏灵州兵备道。在任期间正直敢言。崇祯癸未1643年擢山西按察司副使,分守冀南道。这一年年底,又转任蒲州道。但在将要启程的时候,晋王朱审烜以保障重地而挽留他,而他以人臣义不避难慨然留守太原,协助巡抚蔡懋德治战守之具。甲申二月即公元1644年,李自成军进逼太原城下,蔡懋德、毛文炳等督吏民悉力据守,昼夜不懈,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就擒。据史籍记载:“公被执贼胁之降,不屈。强之食,挥于地。次日,贼帅据晋府,押公入见,欲官之。公骂曰:汝贼僭号,设官贪财,货污妇女,炮烙绅衿,发掘陵墓,天人共愤,老夫恨不能磔汝,乃反欲汝从耶?遂遇害。观者皆为之泣下,贼亦心恻之,传令亲者收其尸领棺葬。”当时听到毛文炳被杀之后,其妻赵氏、妾李氏也都投井而亡。其妻赵孺人投井时,其子毛兆梦年十一岁,“孺人手携之将共投,老仆戴守经泣随其后曰:主人不可以无后,请得留公子。孺人乃释手。”这才保住了毛兆梦的姓名,后来老仆戴守经料理了主人主妇的丧事,并将小公子毛兆梦带了出来。这件事在当时影响极大,毛文炳在明代受到崇祀乡贤的待遇,到清朝又赐谥节愍。毛家幸存的毛兆梦字石胄,号右民。后曾任浙江嘉善县知县,颇多善政。他认真梳理先人遗迹,将其父在世时所写奏疏等整理付梓,并遍请当时名公题诗作颂,“一时之名公巨卿歌咏太原节烈者,编次成帙,光诸梨枣,期传诵于无穷,而副使公于是不殁矣。”本套册页即当时所遗留的手书真迹,实为难得的史料。
2.王士祯(1634-1711),山东新城人,常自称济南人,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博学好古,又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文简。
3.张英,清代官员,清康熙二年(1663)中举人,六年中进士,相继任《国史馆文略》、《大清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和《平定朔漠方略》等总裁官。
刘琰(1651-1712)清代官员、诗人。字公琬,号介庵。今阳谷城东八里营村人。康熙年间,因康熙皇帝爱其学识渊博,才华出众,便召进翰林院,并让其专门教导皇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读书。刘琰即为皇子之师,从不为皇子的尊贵而迁纵,一直以严教为本。
4.沈三曾,清,浙江归安人,字尹斌。康熙十五年进士。历官至赞善。善诗,应制诗文多称旨。曾奉命赴扬州校定《全唐诗》。
5.张榕端(1639-1714)清直隶磁州人,字子大,一字子长,号朴园,别号兰樵。康熙十五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视学江南时识拔能文之士颇多。有《宝啬堂诗稿》、《河上草》、《兰樵归田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