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619
赵龙 破晓
拍卖会
2020秋拍卖会
专  场
《新纪元》——现当代艺术专场
图录号
2619
作  者
赵龙
尺  寸
100×150 cm.
估  价
RMB60,000~100,000
成交价
RMB92,000
拍品信息
作者
赵龙
尺寸
100×150 cm.
备注
说明
1.作品曾于上海艺术博览会展出
2.《刑场上的婚礼》三联画之一,其中《寒凝大地》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附:素描小稿
陈逸飞,1946年生于浙江。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任油画组负责人。20世纪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作品先后在纽约国际画展、新英格兰现代艺术中心、史密斯艺术博物馆和布鲁克林博物馆展出,曾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多次个展。1985年作品《桥》被选为联合国首日封。
蔡江白,1942年生于上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水彩画研究会副会长。早年从师于颜文梁、李咏森、哈定,1978年与陈逸飞合作创作的油画「寒凝大地」获全国美展油画作品最高奖项,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购收藏。1990年在美国亚洲太平洋博物馆举办个人水彩画回顾展。1992年水彩画「三个和尚」印制的贺卡获第六届国际贺卡大展最高荣誉「刘易斯」大奖。1996年首创玻璃版水彩人体(人物)画。1997年10月出版了中国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大全一书,蔡江白首创业绩被载入了史册。

不朽的青春三联油画《刑场上的婚礼》画组之三《只要主义真》
革命题材作品是陈逸飞艺术生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早于为后人所熟知的浪漫写实主义,但是《只要主义真》所属的系列作品《刑场上的婚礼》却拥有与众不同的创作过程。《刑场上的婚礼》是陈逸飞和其老友蔡江白先生共同构思,共同创作,并最终经历32载之后完成的巨幅油画作品。作品以家喻户晓的革命烈士周文雍与陈铁军传奇故事为主题的人物油画,画面上两位革命烈士视死如归、慷慨就义的场景,与油画色彩的悲壮效果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心灵上巨大的震撼:中间一幅是他们向狱中战友永别,右边是他们在刑场上最后相拥,左边是他们枕着大地在长眠中永生。当年蔡江白和逸飞共同构思这幅作品时,就是要让所有为了建立新中国而献出生命的烈士们在我们的心中得到永生!
上世纪70年代,是一个崇尚革命英雄的年代,艺术创作大都是反映革命英雄主义的题材。在多次合作中,蔡江白向陈逸飞谈起了自己的创作构思——“刑场上的婚礼”,反映革命烈士周文雍和陈铁军这对革命恋人慷慨就义的感人故事。陈逸飞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当场确定两人合作完成这一革命题材的作品。蔡江白先生回忆道,“当时我们决定,各人勾画草图,由他作总指挥来决定画面的增减。经过反复考虑,我们认为这个题材具有历史性和永恒性,便决定以三联画的形式来体现。中间的那幅基本构图是来源于陈逸飞的设想,而左右两张则是以我的构思为主。创作之中,我们又经历了种种曲折,最终完成了三联画中的首幅《寒凝大地》油画正稿,而三联画之二《不朽的青春》和之三《只要主义真》两幅画,因为陈逸飞要赴美留学,所以只完成了小样画稿”。
油画《寒凝大地》完成之后,立刻在中国美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作品参加了国庆30周年全国美展并获得油画作品最高奖,同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从而一举成为中国当代油画名作而载入史册。在《寒凝大地》完成之后,陈逸飞于1979年自费留学美国。随后不久,蔡江白也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发展,成为旅美画家。两人合作的三联画另外两幅作品的创作也因此被暂时搁置下来,而这一搁置就是20多年过去了。
2005年,陈逸飞先生突然离世,令世人感到十分震惊和意外。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蔡江白几乎难以自制:「对于逸飞老朋友的离去我感到极意外和悲痛。相处多年,岁月难忘。作为老朋友,能为他做点什么呢?我想到了我们曾经合作却还没有完成的三联油画,我想只有用艺术上的不断创新,来追思逝去的挚友,为新中国油画添上更为精彩的一页。」于是,当时已经年逾花甲的蔡江白不顾身体劳累,决心将他与逸飞合作的《刑场上的婚礼》三联画的后两幅小样稿重新画成油画,以纪念中国油画界的这位大师级朋友。
五载春秋寒暑,无数不眠之夜。在上海七莘路一间12平米的斗室里,蔡江白开始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艺术创作。他根据放大了的素描稿,寻找形象模特,作品的整体颜色尽量按照陈逸飞确定的调子;二位烈士昂首挺胸上刑场的墙景,是陈逸飞生前关照的要用上海长乐路上一处老建筑的红墙;而狱中的难友形象,则依照当年他和陈逸飞共同商定的人物模型来塑造;甚至两位烈士就义前深情拥抱的背景画面,也是按照他和陈逸飞讨论商定的方案来完成的。
经过了一千多个呕心沥血的日子,历时30多年的磨砺,蔡江白在这幅画中融进了他和陈逸飞的深厚友情,融进了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之心,终于在建党90周年的前夕,完成了这幅历经曲折的跨世纪「婚礼绝作」。其中《只要主义真》更是人性化地表达了刑场上的爱情,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精神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