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683
-- 李禹焕 Fromline No.790125
拍卖会
上海嘉禾2025年春季暨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专  场
《跨越融合》——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
图录号
1683
作  者
--
尺  寸
--
估  价
RMB500,000~600,000
成交价
RMB667,000
拍品信息
备注
b.1936 布面、矿物质颜料、胶 正签:L.U FAN 79。
背签:Fromline No.790125,Lee Ufan。 李禹焕,韩国极简主义画家,雕塑家和学者,生于韩国咸安郡,自幼深受东方传统思想的熏陶,1956年移居日本。单一笔触绘画令他在物派运动中声名鹊起,到了七十年代,他用钢板和橡胶薄片等工业材料以及石头等天然物料创作雕塑。他对日本当代艺术发展贡献良多。

李禹焕《From line No.790125》:当极简线条叩响宇宙回音
这幅创作于1979年的布面矿物颜料作品,以看似极简的垂直线条与底色形成的微妙张力,将观者引入一个充满禅意的冥想场域。作为物派运动的核心人物,李禹焕在这幅作品中完成了对东方美学的当代转译,其价值堪比赵无极在抽象表现主义浪潮中的文化突围。
李禹焕摒弃了传统绘画的“描画”动作,转而以“触碰”的仪式感完成创作:他将蘸满矿物颜料的排笔垂直抵住亚麻布,让颜料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渗透。这种创作方式令人联想到宋代米芾“墨戏”的文人传统,却又通过工业尺规的介入,赋予随机性以绝对理性的外衣。当我们的视线沿着这道充满物质感的垂线游走时,亚麻布粗糙的经纬肌理与矿物颗粒的结晶反光,构成了微观层面的山水意境。
作品标题中的“From line”系列始于1970年代,编号“790125”暗示着创作时间密码。这种编号系统本身即是观念艺术的宣言——艺术家将创作转化为持续的生命痕迹记录。在1979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正值日本经济泡沫前夕,李禹焕用这种返璞归真的艺术语言,对抗着物欲横流的都市文明。画面中占据四分之三的“余白”绝非虚空,而是庄子所谓“虚室生白”的哲学容器,那些未着色的麻布纤维仍在与空气进行着缓慢氧化。
相较于西方极简主义对工业美学的崇拜,李禹焕的极简藏着东方文脉的褶皱。他笔下的线条不是蒙德里安式的理性分割,而是呼吸的具象化——画布上那几抹垂直的红,实则是艺术家屏息凝神时的生命律动。这种创作理念与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形成跨时空对话,都将绘画升华为修行的道场。当我们在展墙前与作品对视,恍若目睹禅师以指月之手划破虚空。
在二级市场上,李禹焕“From line”系列作品近年保持了坚挺的成绩,印证了学术界对其“新东方主义”价值体系的重估。但比市场数据更重要的是,这类作品重构了当代艺术的观看伦理:当数码洪流淹没视觉经验时,李禹焕提醒我们,真正的震撼永远来自物质与精神相遇时迸发的原始能量。那抹穿越五十载光阴的垂直线条,至今仍在叩击着每个观者心中的宇宙回音壁。

Ⅰ.国际视野 LOT 1646-1685 52×45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