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98
-- 吴昌硕 敝帚自珍册
拍卖会
上海嘉禾2025年春季暨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专  场
《海派大师》
图录号
298
作  者
--
尺  寸
--
估  价
RMB400,000~600,000
成交价
RMB1,127,000
拍品信息
备注
1844~1927 设色纸本 册页(二十开) 1917年作 题识:
1.秦皇宅后茶花,两崦高低绽雪。而今画此嫣红,要与山灵争艳。丁巳四月,昌硕。
2.枝烂漫藤勿斩,昌硕。
3.双飞月下骑鸾女,曾染红云在指头。缶并题。
4.飘摇岂是九秋蓬,染就丹砂是化工。天半朱霞相映好,老来颜色似花红。吴昌硕。
5.桃实。缶。
6.色如美玉丰神好,香与幽兰气味同。庭院笙初散后,亭亭一树月明中。缶道人。
7.墙根菊花可酤酒。丁巳六月,大聋。
8.杏花春雨江南。丁巳夏,吴昌硕
9.丁巳四月,老缶画。
10.云想衣裳花想容。录太白句补空,拟复堂用笔。老缶。
11.宋梅。聋。
12.珊瑚珠。苦铁。
13.西风开笑口,迸子打雀儿。丁巳五月,安吉吴昌硕画。
14.学孟皋笔意。老缶。
15.不知葫芦中卖何药。老缶。
16.明珠作花翡翠叶。丁巳孟夏月,吴昌硕。
17.月中老桂枝轮囷。丁巳首夏,安吉吴昌硕。
18.花猪肉瘦每登盘,自笑酸寒不耐餐。可惜屋园残雪里,一畦肥菜野风干。缶。
钤印:吴俊之印(3次)、吴昌石(5次)、吴俊长寿(2次)、缶道人(2次)、古鄣(2次)、安吉吴俊昌石(5次)、老缶、缶翁、仓硕(2次)、苍石、缶记(2次)、仓硕、聋(2次)、大聋、美意延年(2次)、老缶、昌硕
题跋:不学涪翁一心咒,喜逢石友数筐贻。顽痰乍减筋骸活,对案今朝一展眉。伊谁象笋锡嘉名,风味横舒齿颊馨。忽忆饥民无告苦,雨窗扶病读西铭。藤走修蛇影,菭披古佛衣。背高山石敻,涉趣水风微。绿竹媚当晚,春城夝见稀。天涯魂欲断,胡蜨故飞飞。老缶。
题签:吴缶庐花卉画册赞。大正九年春月,铁斋八十又五叟。 扉页:敝帚自珍。是册十八叶,乃予学复堂设色之作,而仍似笪江上何耶?益增颜汗。丁巳夏月,吴昌硕。
说明:题签者应为富冈铁斋(1837-1924)是日本明治至大正时期的文人画家、儒学者,生于京都。他自幼学习儒学、诗文及绘画,融合中国明清画风与日本水墨画,开创独特艺术风格,被称作“近代日本的巨人”。
▲注:此作于2025年4月30日经吴昌硕曾孙吴超先生鉴定为真迹。

铁笔生花 敝帚千金
吴昌硕1917年所作的《敝帚自珍》册页,二十开画面次第展开:杏花初绽的羞涩、葫芦垂挂的憨态、枇杷金丸般的饱满、菊花傲霜的筋骨、牡丹富丽的容颜、茶花含蓄的优雅、紫藤流泻的紫色瀑布,乃至最平凡的萝卜白菜,都在老缶笔下获得了某种永恒的生命姿态。这套看似随意的小品册,却因其“敝帚自珍”的命名而显得格外意味深长:一把破旧的扫帚何以值得珍藏?这自谦之词背后,实则是吴昌硕对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在最普通的题材中开掘最不凡的美学境界,这正是他晚年艺术臻于化境的明证。
缶翁笔下的花卉世界题材极为广泛。葫芦、萝卜、白菜这些从不入文人法眼的庶民题材,被他以金石之力、篆籀之笔提升至艺术殿堂。墨色的浓淡相破,线条的刚柔并济,又赋予了抽象的形式美感。吴昌硕通过这种题材的“降格”,实现了艺术精神的“升格”,打破了文人画与民间生活的隔阂。同时,《敝帚自珍》册中的笔墨语言集中体现了吴昌硕“以书入画”的艺术革新。其中藤蔓、枝条及花瓣的勾勒完全运用了篆书中的“逆入平出”笔法,每一笔都蕴含起承转合的书法节奏。叶片的大块泼墨则来自狂草的气韵,墨色层次分明,浓处如漆,淡处如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册页尺幅较小,画家必须在方寸之间完成笔法的丰富变化,这反而使得其笔墨语言更为精炼纯粹,如浓缩的琼浆,每一滴都饱含力量。
在色彩运用上,《敝帚自珍》展现了吴昌硕对传统设色的大胆突破。牡丹一开中,他使用鲜艳的西洋红直接点染花瓣,这种当时颇为“前卫”的颜料运用,与传统文人画淡雅设色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色彩的实验精神,来自吴昌硕对海派绘画商业环境的适应,更源于其对赵之谦“重彩大写意”传统的创造性发展。在题跋与印章方面,《敝帚自珍》堪称吴昌硕艺术综合修养的典范。每开题款不仅内容与画面相得益彰,其书法本身就成为构图的一部分,这些文字元素与图像之间形成了微妙的互文关系。譬如描绘葫芦时,题“不知葫芦中卖何药”,当呈现菊花时,题“墙根菊花可酤酒”。吴昌硕将诗、书、画、印四艺熔于一炉,使每开册页都成为可读可赏的综合性文本,这种“文人画”的当代转化,正是海派艺术的重要特征。 33.5×51cm×20 每幅约1.5平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