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718
-- 余友涵 抽象1993
拍卖会
上海嘉禾2025年春季暨十五周年庆典拍卖会
专  场
《跨越融合》——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夜场
图录号
1718
作  者
--
尺  寸
--
估  价
RMB2,000,000~4,000,000
起拍价
RMB2,000,000
拍品信息
备注
中国 b.1943 布面丙烯 正签:余友涵93。
背签:余友涵93。 余友涵,中国艺术家,生于上海,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他一系列的抽象“圆”等绘画形式表现了对中国大半世纪以来文化史的个人看法。他是在上世纪中国85美术新潮和90年代政治波普等艺术演进中影响到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先锋人物之一,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抽象画艺术家之一。
来源:亚洲重要私人收藏


余友涵:抽象为形,精神为骨
“余友涵(b.1943-2023)是最早把国际风格化为自己艺术语言的画家之一,正因这点,他很可能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英国艺术史家爱德华·路希·史密斯
余友涵不仅是“85新潮”美术运动的关键推动者之一,也是“政治波普”艺术的先行者,以极具洞察力的视觉语言解构历史、政治与个体经验之间的关系。
余友涵自1980年代起便探索以“圆”为中心的抽象图式。他认为“圆”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宇宙象征意涵,而在形式语言上,则为其抽象体系提供了极具张力的结构支点。相比西方抽象艺术的“去语义”,余友涵的“圆”是带有文化属性与情感张力的:它既可读作时间的轮回、精神的凝视,也可视为当代与传统的对话场。
由于圆的安定感,所以它既可以表现一切事物的‘始’,也可以表现一切事物的‘终’。在「圆」系列中,画面完全脱离了具体形象,演化为圆圈内的点、线条和色块的组合,并渐次加入其他几何形状,在有限中孕育着无限的空间。所有的点、块面、色彩之间均有内在的联系,彼此冲突又相互呼应,最终万物归一,回归本源。
此次呈现的《抽象1993》是余友涵90年代“圆”系列中的重要作品,体现出他在形式、情绪与哲思之间的高度平衡。画面背景为低饱和的暗灰色调,中央由密集排列的黑、灰、白小圆点构成一个略带晃动感的大型圆形,其中点缀着几抹深红与暗黄,宛如内在情绪的微光。颜料在重力作用下自然留下细密的流动痕迹,使画面既具时间性,又显得静谧深邃。整幅作品显露出艺术家对秩序与不确定性的精妙掌控:既像是一次冥思的凝结,也似一场意识流动的记录。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图景中,余友涵的作品如同一个低调而深沉的回音,映射出时代的精神纹理与个人的哲学思考。他的抽象既是对传统的再激活,也是对现代性的自觉回应。在暗灰色的画面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沉默,而是思想的回响,是一个艺术家探索抽象艺术的执着实践。余友涵以圆为镜,以点为语,在冷静克制的图像中,留给我们一个仍在旋转的精神宇宙。
“圆是一个简单的形象,它成为了我一系列画的主要形象。”
——余友涵

Ⅲ.中国当代 LOT 1718-1775 150×10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