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备注
款识:“大清同治年制”楷书款。 说明:拍品通体以青花为饰,自上而下共有九层,分别绘海水纹、如意头纹、蕉叶纹、回纹、缠枝莲纹、如意头纹、缠枝莲纹、莲瓣纹、卷草纹等,以缠枝莲为主体,花头硕大而精致。器形规整,纹饰繁复细密,主次分明,采用分水和点染技法,使图案化的纹饰更具装饰感。
此类器物始烧于雍正朝,一直沿用至清末,为清代宫廷的经典陈设用器,因也兼赏赐之用。
《雍正记事杂录》载:“雍正八年十月奉命再将赏用瓷瓶烧造些来”,故称赏瓶,为赏赐之用。其器形来源于玉壶春瓶。拍品撇口,细长颈,肩部装饰凸弦纹,圆腹圈足。颈部饰青花蕉叶纹,腹部饰缠枝莲纹。“青”代表“清”,白釉即青白;“莲”代表“廉”,缠枝连理即“连结”,取其“清白廉洁”之意。此瓶外形优美,釉面润洁。同治朝赏瓶传世较为少见,而此器青花发色尤为纯正艳丽,在晚清青花赏瓶中堪称可贵。
来源:北京中汉2010年春拍Lot0066 高:38.5cm
此类器物始烧于雍正朝,一直沿用至清末,为清代宫廷的经典陈设用器,因也兼赏赐之用。
《雍正记事杂录》载:“雍正八年十月奉命再将赏用瓷瓶烧造些来”,故称赏瓶,为赏赐之用。其器形来源于玉壶春瓶。拍品撇口,细长颈,肩部装饰凸弦纹,圆腹圈足。颈部饰青花蕉叶纹,腹部饰缠枝莲纹。“青”代表“清”,白釉即青白;“莲”代表“廉”,缠枝连理即“连结”,取其“清白廉洁”之意。此瓶外形优美,釉面润洁。同治朝赏瓶传世较为少见,而此器青花发色尤为纯正艳丽,在晚清青花赏瓶中堪称可贵。
来源:北京中汉2010年春拍Lot0066 高:38.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