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060
-- 沈周 东坡芭蕉图
拍卖会
上海嘉禾202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  场
《禾风》——中国重要书画夜场
图录号
8060
作  者
--
尺  寸
--
估  价
RMB1,800,000~2,200,000
成交价
RMB2,875,000
拍品信息
备注
水墨纸本
立轴
1482年作
题识:水漫湖乡不可居,长竿从此学为渔。忧时悯事诗千首,潜向芭蕉叶上书。壬寅沈周题。
钤印:石田、启南
题跋:
1.故园兄弟久离居,却向江湖伴醉渔。秋兴无端催好句,芭蕉零落不堪书。张鈇。钤印:廷仪
2.甘与山中木石居,漫将踪迹类樵渔。纵然千片芭蕉叶,消得吾侬一醉书。月舟保名押。钤印:月舟
鉴藏印:公、信公珍赏、吴下沈颢印记、耿会侯鉴定书画之章、珍秘、宜尔子孙、耿嘉祚印、字会侯、湛思、会侯鉴赏、潄六主人、真赏、丹诚、勤僖公后人、琴书堂、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
说明:文载月舟、张鈇题跋,沈颢、耿昭忠、耿嘉祚旧藏。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长洲人。虽经荐举,隐居不出。擅画山水、花鸟,画名甚大,自成风格,形成“吴门派”,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诗宗白居易、陆游、苏轼。有《石田集》。
跋者简介:
1.文载(1454-1523),号月舟,北畿通州人,俗姓王。九岁入乡校,十三岁出家,拜白庵为师。二十岁时出游参学,三年后回还,闭门不出,读经习静。他又到少林寺参叩无方可从,三年后更遍参京城诸多禅师。明弘治年间,文载住白塔精舍内阅大藏经。明正德三年(1508年),祠部任命文载住持少林寺,前后十六年,直到圆寂。
2.张鈇,字子威,慈溪人。幼端慧,即为外祖司空王来(县志有其传)所器识,及长,博学强记,综观经史百家。再试场屋不第,遂弃去,攻古诗文,兼工篆隶真草。开口论天下事,娓娓竟日不竭。闻人之善,虽远必赴,亦有接里闬而不通往来者。燕居(闲居)独处,常正襟危坐,高风逸气,傲睨物表云。所著有《碧溪诗集》《南皋诗话》《郊外农谈》《咏史百绝》等稿藏于家。
鉴藏者简介:1.耿昭忠(1640-1686),字在良,号信公,康熙时汉军正黄旗人,原籍山东,徙辽东盖州,官至太子太保,谥勤僖。清初"三藩"之一、靖南王耿继茂次子。擅文章,工艺事,善鉴别,于书画、琴棋、音乐、医术皆精诣。今世流传之宋元名迹,每有耿氏藏印。
2.耿嘉祚(17-18世纪),字会侯,漱六主人,辽宁辽阳人。乃耿昭忠之子,亦是著名之书画收藏家。
3.沈颢(1586-1680后),一作沈灏,字朗倩,号石天、朗道人,吴(今江苏苏州)人。补博士弟子员。沈颢风仪轩举,博雅多闻。早年薙发为僧,中年还俗。能诗歌,精古文辞及书法真行篆籀,更精绘事,深究画理,其论画源流与董其昌相同,著有名著《画尘》,与董其昌之“画眼”堪称伯仲,难分轩轾。

笔墨忧虑世情深 静寄芭蕉叶上痕
——赏沈周《东坡芭蕉图》
吴门鼻祖,沈周是也。明代王穉登《吴郡丹青志》中称“先生石田绘事为当代第一”。沈周出身书香世家,在书画领域皆有卓越造诣,其作多描绘山水庭园间的高士隐逸、文人雅集、访友送别等场景,向来于艺术市场备受青睐,此幅《东坡芭蕉图》更是其清远隽丽的风格代表作。
沈周之代表风格,有“细沈”与“粗沈”之分。其习画集诸家之长,尤对“元四家”颇为推崇。画中既有黄公望之平淡天真之韵,又有倪瓒之简淡超逸之风,更融入王蒙之润清厚重之质。同时,沈周亦将“本乎天然,一水一石皆从耳目之所睹”的自然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此幅作品笔墨精妙绝伦,线条流畅而有力,构图布局工整且严谨,局部层层皴染,显得造型扎实凝重,却又不失生动,明显带有“细沈”之独特韵味,可见其匠心独运。画中石头之刻画,雅致细腻,古朴沉稳;芭蕉叶以湿笔为底,细钩叶脉,形态各异,尽显生机。人物静坐草垫之上,侧望深思,细节刻画丰富,神态自如,似流露出一种“乐意偶关物,天机难语人”的深沉思绪,引人遐想。
自古以来,芭蕉之于文人墨客,承载其创作之灵感,寄托其情怀之物象。而在江南园林之中,庭院深处,种植芭蕉尤为普遍。芭蕉之叶长且形态各异,既具避暑遮阴之功效,又能品雨打芭蕉之意趣,其声有如奏响天地琴键,充满自然之韵。沈周作《听蕉记》描述,“迨若匝匝㴙㴙,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如珠倾,如马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也”。而透过其笔墨,画中的苏东坡也仿佛沉浸于芭蕉之声中,也让观者同样身临如诗如画的江南园林景致之中。
沈周题诗云:“水漫湖乡不可居,长竿从此学为渔。忧时悯事诗千首,潜向芭蕉叶上书”,成化壬寅(1482)同年,其所作之《蕉石读书图轴》(见图)题识亦复如是。明代成化年间,苏州地区淫雨连绵,水患肆虐,致使田地被淹,民居受损。沈周心怀忧悯,在文学绘事之中聊以慰藉,幻想用芭蕉叶遮蔽内心的惆怅苦闷,宛如画中文人静坐雨中芭蕉之下,自得其乐。
同时,该画作也引起了其他文人的共鸣。名僧月舟上书“纵然千片芭蕉叶,消得吾侬一醉书”,诗人张鈇又和“秋兴无端催好句,芭蕉零落不堪书”,与沈周的诗句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虽才华横溢,然仕途历尽坎坷,画中之人经历的罢黜贬谪之孤寂与怀才不遇之苦闷,与画前君子们所体验的人生尘俗琐事之忧愁,皆在笔墨流转间,寄情山水,逐渐化为平淡坦然之境。
此作经由沈颢收藏,耿昭忠、耿嘉祚父子递藏。耿昭忠,清初书画鉴赏界的翘楚,其鉴别之精准、收藏之丰富,皆属一时之冠。目前传世之宋元书画珍品,多钤有他及其子嘉祚鉴赏印记,因而此作亦是难得的佳构。
92.5×29cm 约2.4平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