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037
-- 谢稚柳 莲花
拍卖会
上海嘉禾202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  场
《禾风》——中国重要书画夜场
图录号
8037
作  者
--
尺  寸
--
估  价
RMB400,000~700,000
成交价
RMB908,500
拍品信息
备注
设色纸本
镜框
1943年作
题识:绿云染粉霞,江上西风晚。自谱采莲歌,不逢张静婉。温飞卿有张静婉采莲曲,戏缀此二十字。癸未秋日,巴山雨窗。稚柳居士谢稚。
钤印:迟燕、柳白衣
来源:中国嘉德庆祝成立25周年暨2018春季拍卖会《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专场》第303号拍品。
谢稚柳,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号壮暮翁,斋名鱼饮溪堂、杜斋、烟江楼、苦篁斋。江苏常州人。擅山水、花鸟、人物、走兽及书画的鉴别。早年多任务笔细写,晚年喜用落墨法,纵笔放浪,墨彩交融,呈现浓郁浪漫的诗境。工书法,精古书画的鉴定。初与张珩(张葱玉)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被誉为“江南画派第一人”。民国时期即1940年至1946年谢稚柳担任一代中国书法宗师的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的秘书,使他获取社会广泛人脉和潜移默化吸取国粹的中国书法之精髓,为日后谢稚柳自成一体成为一代书画大家打下了无人可比的丰厚的基础。历任上海市文物保护委员会编纂、副主任、上海市博物馆顾问、中国美协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分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等。著有《敦煌石室记》、《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等,编有《唐五代宋元名迹》等。
▲注:此作于2024年5月7日经谢稚柳陈佩秋之子谢定琨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讲解视频。

赏心之奇调 清丽而淡雅
——赏谢稚柳诗书画名作《莲花》
手机打开《百度》,写上“张大千评价谢稚柳话语”点搜索便会出现许多常人不为鲜知的精彩内容。张大千对谢稚柳的画艺评价极高,他认为谢稚柳是能与自己在画艺上并驾齐驱的画家。1964年,张大千为谢稚柳的作品《槲树啼猿》题诗,诗云:“别来岁岁滋烟尘,画里啼猿怨未申。天下英雄君与操,三分割据又何人。”张大千以煮酒论英雄来形容他与这位“柳弟”在艺术上的地位,给予谢稚柳以高度评价,两人年龄相差11岁,而张大千何许人也!其才情眼界之高,不辜负徐悲鸿“五百年一大千”的赞美之词;他却对谢稚柳以高度评价,可知他在画坛上的地位不俗。张大千吞吐大荒固然堪称一世之雄,可是在他心中,能与自己在画艺上颉颃雁行,并驾齐驱的,恰恰是这位“柳弟”。三分割据又何人?放眼望去,没有了人选。在倾盖相交之中,在生死契约之后,昔年莫高窟的万里流沙,青城山中的满目青葱,映照着他们敲诗联句、论画谈书的身影。谢稚柳擅画山水、花鸟、人物、走兽及工书法精古书画鉴定。初与张珩(张葱玉)齐名,世有“北张南谢”之说。被誉为“江南画派第一人”。
谢稚柳十五岁拜寄园钱振锽为师,学习诗文书画。在钱师的引导下,少年的谢稚柳对于陈老莲的画作一见钟情,“忽漫赏心奇僻调,少时弄笔岀章侯”即是谢稚柳回忆自己早年专攻陈老莲花鸟画所作之句。谢稚柳十九岁时倾心于陈老莲画风,并善于学习前人精华而融会贯通,其早年画作清丽淡雅,这也正是青年时代的谢稚柳笔下画作最显著的特点。谢稚柳师法陈老莲画格,在造型严谨、用笔奇崛的基础上,更注入了格调的清逸。
此件创作于1943年的《莲花》正是谢稚柳师法老莲画风,转为己用的展现。画中莲花造型逼真,于花瓣尖端稍事赋色,淡雅清新,画面上方满布荷叶,层层罩染,层次分明。而下方仅见数杆荷茎,及小团荷叶,虚实对比强烈。谢稚柳并有题诗一首,其诗意与画境融为一体,体现出谢稚柳荷画的文人意趣,而飘逸灵秀的老莲字体,更为全画凭添一种仙风道骨般的逸趣。谢稚柳26岁以后,他移居重庆,与张大千、沈尹默等书画界的名人交往,并开始研究中国艺术史,1942年他应张大千之邀赴敦煌研究敦煌壁画一年多,从此领悟到美丽的中国隋唐古代艺术,并融合了自己的风格,便著书立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思想,开始了艺术创作与艺术研究的新生活,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流派。此幅《莲花》,有敦煌壁画艺术元素融入,画面设色古雅、富丽堂皇,一丝不苟的神貌,显得意味寻常而独具风采。的确,这位江南烟雨孕育的才人,在千载传承的笔墨中,觅得了典雅蕴藉的精魂。
蜚声海内外的中国书画鉴赏藏大家朱万章在他出版的著作《销夏与清玩:以书画鉴藏史为中心》中(P520)重笔评论道:“谢稚柳是现代著名的书画鉴定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与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等同志为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七人小组成员,谢稚柳在书画鉴定理论与目鉴方面,居功至伟。谢稚柳同时也是著名书画家,在花鸟画与山水画方面造诣颇深。其画从宋元入径,浸淫于明清诸家,深得文人画要旨。早年以宋代院体花鸟为依归,工笔重彩,颇具宋人遗韵;中晚年以后,其画则兼工带写,形成自己的独特风貌,成为20世纪中国传统文人的代表。绘画是谢稚柳在书画鉴定之外树立其学术地位的又一领域。和齐白石、张大千等20世纪重要美术家一样,谢稚柳于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擅、无所不精。和一般以学问见长的书画家不同的是,谢稚柳无论是在技法、意境还是格调方面,都表现出专业水准,屹立于20世纪中国美术之林,成为现代画坛的重镇。花鸟画是谢稚柳最为擅长的画科,竹石、芙蓉、牡丹、荷花、松树、梅花、桃花、水仙、兰花、山茶、葡萄等无所不能,尤以芙蓉、荷花、竹石为专长,笔者尤喜其荷花。谢稚柳的荷花,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早期师法唐宋院体绘画一路,以工笔重彩为主;一类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兼工带写,以小写意为主。前者所绘荷花一般构图较满,所绘荷花较为写实,受到宋代院体画风影响较大。如作于1943年的《莲花》便是这种风格的代表。该图所绘荷花形象逼真,赋色淡雅,尤其是在荷叶与花瓣的渲然方面,更见宋代画风。谢稚柳并有题词曰:“绿云染粉霞,江上西风晚。自谱采莲歌,不逢张静婉。温飞卿有张静婉采莲曲,戏缀此二十字”,其诗意与画境融为一体,体现出谢稚柳荷画的文人意趣。其诗书画相结合的创作模式,正是其传承了宋、元以来的文人画传统。长期以来,谢稚柳的绘画得到收藏界、学术界的追捧,其根源即在此。作为一个书画鉴定家、一个学者、一个诸艺兼擅的书画家,谢稚柳是一座内涵极为丰富的“宝藏”,需要我们从其诗词、文章、书画及其他方方面面中去了解其深邃的一面。笔者仅就其所熟知的三个方面略抒己见,希望有助于人们认识这位学养深厚的真正艺术大师。”
著名记者、作家、鉴赏家郑重是谢稚柳几十年如一日的莫逆之交。他在出版的名著《江南画派第一人——谢稚柳传》一书中(P269)写道:“1986年12月18日,‘谢稚柳、陈佩秋画展’在香港展出期间,谢稚柳接受香港记者采访,问到张大千赠笔的事情,谢稚柳说:‘老兄大千是很讲感情的人,自1949年他离开大陆移居海外后,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我这个老弟,想尽办法表达他对我的惦念。’张大千对谢稚柳的关心,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江兆申亦有一段叙述:
1976年1月,我应邀赴美,参加密歇根大学举办的“文徵明书画展”开幕式,同时参加文徵明书画讨论会并发表论文,会前途经加州,到环荜庵拜访张大千先生,寒暄后很自然地谈到谢稚柳,张大千说:“稚柳的画,远超过我,可惜多年不见,通信也难,我托人在香港访求他的画,然而至今都未办到。”2月,我回程过香港,特别想看谢先生的画,经过辗转介绍,见到五六件较早的作品,山水完全是北宋的风格,特别接近王晋卿。当时我感觉王晋卿虽然在时代上占先,有原创性的高致,但功力方面似乎不及谢先生。笔墨的老成,居先者反似在后。花鸟画学陈老莲,仕女画得敦煌盛唐壁画遗法,但秀雅之韵,都觉出蓝胜,这就难怪大千居士对老友的画如此关注悬念了。
此件《莲花》名作创作完成后的1944年,谢稚柳曾于昆明举办个人画展。数十年过去,此次画展,唯余下一纸展品目录,其中第十七号《莲花》于此作是否为同一作品,尚有待考证,想来此件《莲花》亦足可谓40年代谢稚柳笔下诗、书、画代表之作。
99.4×46.8cm 约4.2平尺
出版:《销夏与清玩:以书画鉴藏史为中心》P524图3(黑白),彩图12,朱万章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