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备注
设色纸本
镜片
题识:雷婆头峰,寿者指墨。
钤印:阿寿、潘天寿印
不是闲欲睡 试作冲霄飞
——赏潘天寿《憩禽图》
身处“西画东渐”的时代浪潮之中,潘天寿作为发扬民族艺术的中流砥柱,坚定不移地秉持守旧革新的创作理念,因而成就近现代中国画之精品。此幅《憩禽图》选取了潘氏擅长的写意结合指墨的手法,造型经典,自然生动,颇具意趣,堪称佳构。
此幅画作主体为一只立足于岩石上的鸬鹚,目光如炬,侧望远方,有“霸悍”之相。吴冠中在《潘天寿绘画的造型特色》一文中回忆,潘天寿常描绘一只“伏着不动”的鸟,鸟的造型颇具几分八大山人之风韵,然其意境却与之迥异。潘氏曾在此类画作上题款“不是闲来欲睡,且休息,试作冲霄飞”,用以描述此《憩禽图》,堪称恰如其分。
潘天寿自青年时期起便以指墨形式创作,曾撰写《指头画谈》一文,论述其优缺点与技艺。晚年间,他的指墨画也愈发成熟精炼,成为其代表的艺术风格。潘天寿善于通过对比效果经营画面,将笔墨与指墨相间采用,相辅相成,正如其所言:“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指趣之相异,互为参证耳。运笔,常也;运指,变也。常中求变以悟常,亦系钝根人之钝法欤?”细观画面,鸬鹚一身玄羽,大笔重墨,形神兼备;岩石上的点苔与草丛淡墨轻挥,施以淡彩,点缀重墨,似用手指蘸墨按提而成,点线穿插,断续有时,古朴拙趣,生气恣意。
1959年,时年六十三岁的潘天寿开始采用“雷婆头峰,寿者”的款识,以此铭记儿时那座令他心驰神往的山峰。花甲之年,潘天寿以艺术的表达方式,再度“登临”了心中的“圣山”,似乎自己也像此画中稍作歇息后即将翱翔穿梭于水天之间的鸟儿,怀揣着在中国画领域展翅高飞的远大抱负。
69×57cm 约3.5平尺
出版:《近代中国画(十)》P72,艺术图书公司,1983年7月。
镜片
题识:雷婆头峰,寿者指墨。
钤印:阿寿、潘天寿印
不是闲欲睡 试作冲霄飞
——赏潘天寿《憩禽图》
身处“西画东渐”的时代浪潮之中,潘天寿作为发扬民族艺术的中流砥柱,坚定不移地秉持守旧革新的创作理念,因而成就近现代中国画之精品。此幅《憩禽图》选取了潘氏擅长的写意结合指墨的手法,造型经典,自然生动,颇具意趣,堪称佳构。
此幅画作主体为一只立足于岩石上的鸬鹚,目光如炬,侧望远方,有“霸悍”之相。吴冠中在《潘天寿绘画的造型特色》一文中回忆,潘天寿常描绘一只“伏着不动”的鸟,鸟的造型颇具几分八大山人之风韵,然其意境却与之迥异。潘氏曾在此类画作上题款“不是闲来欲睡,且休息,试作冲霄飞”,用以描述此《憩禽图》,堪称恰如其分。
潘天寿自青年时期起便以指墨形式创作,曾撰写《指头画谈》一文,论述其优缺点与技艺。晚年间,他的指墨画也愈发成熟精炼,成为其代表的艺术风格。潘天寿善于通过对比效果经营画面,将笔墨与指墨相间采用,相辅相成,正如其所言:“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指趣之相异,互为参证耳。运笔,常也;运指,变也。常中求变以悟常,亦系钝根人之钝法欤?”细观画面,鸬鹚一身玄羽,大笔重墨,形神兼备;岩石上的点苔与草丛淡墨轻挥,施以淡彩,点缀重墨,似用手指蘸墨按提而成,点线穿插,断续有时,古朴拙趣,生气恣意。
1959年,时年六十三岁的潘天寿开始采用“雷婆头峰,寿者”的款识,以此铭记儿时那座令他心驰神往的山峰。花甲之年,潘天寿以艺术的表达方式,再度“登临”了心中的“圣山”,似乎自己也像此画中稍作歇息后即将翱翔穿梭于水天之间的鸟儿,怀揣着在中国画领域展翅高飞的远大抱负。
69×57cm 约3.5平尺
出版:《近代中国画(十)》P72,艺术图书公司,198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