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备注
水墨纸本
镜片
1948年作
题识:戊子中秋,悲鸿写。
钤印:悲鸿之画
徐悲鸿,江苏宜兴人。二十岁赴沪谋生时,结识高奇峰,书法得康有为亲授,曾入震旦大学学习绘画,并考察德、比、意国美术。1944年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1946年任北平艺专校长,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毕生从事美术教育,奠定了以写实为基础的现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著述颇多,有《徐悲鸿艺术文集》等。
▲注:此作于2024年5月13日经徐悲鸿长孙徐小阳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讲解视频。
万里可横行
——赏徐悲鸿《奔马图》
徐悲鸿的画作是20世纪中西绘画结合最成功的典范,其笔下的奔马成为现代中国画标志性成就之一。徐悲鸿大量创作奔马图主要是在20世纪30-40年代,此时中国灾难沉重,国破家亡,引起了爱国人士的愤怒。徐悲鸿在他的多幅奔马图上题“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一洗万里凡马空”“万里可横行”。徐悲鸿笔下的马是战马,用它来隐喻民族危亡时刻中华儿女的英勇奋发,以马之精神喻人之精神,希望中国人能够像战马一样英勇抗敌,是独立的自由的烈马,像奋发的勇士,是奋发向上的中华民族的象征。
此幅《奔马图》为徐悲鸿于1948年所绘,是其艺术创作成熟时期的一件精品。《奔马图》所绘骏马昂首奋蹄,栩栩如生,飞驰而来。整匹奔马形体结构分明,英姿飒爽,生命力强健;马腿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前伸的一只马蹄冲破画面边界,骏马仿佛呼之欲出;马匹鬃毛肆意飞扬,展现骏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之姿,强调骏马疾驰飞奔之速。仅寥寥数笔,然形体刚劲、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一匹骏马跃然纸上,画面中的奔马体魄饱满、筋骨强健、昂首奋蹄、腾空而起,甚为生动,给人以热血沸腾之感。
此画用笔豪迈刚劲,墨色酣畅淋漓,颇有以书法“写”马之意,使得奔马形神兼备。徐悲鸿用大写意画马,又融汇中西,突破前人藩篱,《奔马图》中骏马既有西画中体块明暗的写实技法,又不失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气韵。此匹骏马踏着时代之风,飞奔向前,朝气蓬勃,为中国画坛注入了恣肆澎湃的激情,激发观者奋勇向前,积极向上的饱满情绪。
Lot8009-Lot8013为《东海王孙》-徐悲鸿作品专题
109×53.5cm 约5.2平尺
镜片
1948年作
题识:戊子中秋,悲鸿写。
钤印:悲鸿之画
徐悲鸿,江苏宜兴人。二十岁赴沪谋生时,结识高奇峰,书法得康有为亲授,曾入震旦大学学习绘画,并考察德、比、意国美术。1944年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1946年任北平艺专校长,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毕生从事美术教育,奠定了以写实为基础的现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著述颇多,有《徐悲鸿艺术文集》等。
▲注:此作于2024年5月13日经徐悲鸿长孙徐小阳先生鉴定为真迹并附讲解视频。
万里可横行
——赏徐悲鸿《奔马图》
徐悲鸿的画作是20世纪中西绘画结合最成功的典范,其笔下的奔马成为现代中国画标志性成就之一。徐悲鸿大量创作奔马图主要是在20世纪30-40年代,此时中国灾难沉重,国破家亡,引起了爱国人士的愤怒。徐悲鸿在他的多幅奔马图上题“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一洗万里凡马空”“万里可横行”。徐悲鸿笔下的马是战马,用它来隐喻民族危亡时刻中华儿女的英勇奋发,以马之精神喻人之精神,希望中国人能够像战马一样英勇抗敌,是独立的自由的烈马,像奋发的勇士,是奋发向上的中华民族的象征。
此幅《奔马图》为徐悲鸿于1948年所绘,是其艺术创作成熟时期的一件精品。《奔马图》所绘骏马昂首奋蹄,栩栩如生,飞驰而来。整匹奔马形体结构分明,英姿飒爽,生命力强健;马腿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前伸的一只马蹄冲破画面边界,骏马仿佛呼之欲出;马匹鬃毛肆意飞扬,展现骏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之姿,强调骏马疾驰飞奔之速。仅寥寥数笔,然形体刚劲、精神抖擞、意气风发的一匹骏马跃然纸上,画面中的奔马体魄饱满、筋骨强健、昂首奋蹄、腾空而起,甚为生动,给人以热血沸腾之感。
此画用笔豪迈刚劲,墨色酣畅淋漓,颇有以书法“写”马之意,使得奔马形神兼备。徐悲鸿用大写意画马,又融汇中西,突破前人藩篱,《奔马图》中骏马既有西画中体块明暗的写实技法,又不失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气韵。此匹骏马踏着时代之风,飞奔向前,朝气蓬勃,为中国画坛注入了恣肆澎湃的激情,激发观者奋勇向前,积极向上的饱满情绪。
Lot8009-Lot8013为《东海王孙》-徐悲鸿作品专题
109×53.5cm 约5.2平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