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备注
说明:如意源于印度,魏晋南北朝时随佛教传入中国,原本用于搔痒,后来逐渐演变为高雅的把玩陈设之物。《稗史类编》称「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用竹木,削作人手指爪,柄可长三尺许,或背脊有痒手不到,用以爬搔,如人之意。」六朝文献中屡屡提及如意,《晋书·王敦传》载王敦:「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僧人讲经说法时也常手持如意,张祜有《题画僧》诗:「终年不语看如意,似证禅心入大乘。」道家亦将如意视为吉祥法器,《太清玉册》称:「如意者黄帝所制,战蚩龙之兵器也。后世改为骨朵,天真执之,以辟众魔。」《上清经》载:「天尊手持如意,宣说玉枢宝经。」民间因如意之名吉祥美好而倍加喜爱,士人也普遍将如意视为清雅之物,唐代卢纶《萧常侍瘿柏亭歌》有「重帘不动自飘香,似到瀛洲白玉堂。水精如意刁金色,云母屏风透掩光。」之句。尤其明清士大夫为显示风雅倜傥,常持握把玩如意,蔚为风潮,宫中亦难免俗。英国使节马戈尔尼在《乾隆英使觐见记》中记载:「所经各宫或各屋,必有一宝座,宝座之旁,必有一如意」。
此柄如意以整块白玉雕琢而成,质地光润,略带皮色。所雕如意呈瑞芝状,云叶首,四周起如意云纹边框,首面隆起,四周雕蝙蝠,正中心圆框开光浮雕吉磬,下悬双桃纹,寓意万寿无疆,吉庆有余,连绵不绝。如意曲柄雕琢寿桃与蝙蝠,用工极精,线条洗练顺畅,蝙蝠下方有活环,用以穿系穗子。此如意选料精当,做工细腻,雕琢细致入微,甚为难得。#注:上海老藏家旧藏。
长:46cm
此柄如意以整块白玉雕琢而成,质地光润,略带皮色。所雕如意呈瑞芝状,云叶首,四周起如意云纹边框,首面隆起,四周雕蝙蝠,正中心圆框开光浮雕吉磬,下悬双桃纹,寓意万寿无疆,吉庆有余,连绵不绝。如意曲柄雕琢寿桃与蝙蝠,用工极精,线条洗练顺畅,蝙蝠下方有活环,用以穿系穗子。此如意选料精当,做工细腻,雕琢细致入微,甚为难得。#注:上海老藏家旧藏。
长:4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