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备注
说明:龙泉窑大瓶,器形挺拔壮硕,分为四部分烧造粘接而成。胎体厚重,通体施青釉,釉质肥厚,釉色素雅。颈部刻划蕉叶纹,肩部及腹部刻划缠枝牡丹纹,纹饰刻划流畅,布局饱满。图案简洁,较为意象,寥寥数刀,轮廓自显,颇见匠师之水准。
龙泉窑青瓷自宋代便享有盛名,《处州府志》记载龙泉窑"极青莹,纯粹无瑕,如美玉",评价极高。明代龙泉窑仍大量生产,其中不乏精品,随着各类相关资料的披露,对其认识也逐渐明晰,已确认龙泉窑在明初是与景德镇窑地位同等重要的官窑。
据《大明会典》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宫廷使用的部分器皿"行移饶、处等府烧造";《明宪宗实录》载,天顺八年(1464)正月,成化帝即位,颁布诏书:"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差内官在役烧造瓷器,诏书到日,除已烧造完者照数起解,未完者悉皆停止,差委官员即便回京。"可见在成化以前,江西饶州的景德镇窑、浙江处州的龙泉窑,地位相埒,同属烧造宫廷用瓷的官窑。
注:附相城文物公司证书。
高:66cm
龙泉窑青瓷自宋代便享有盛名,《处州府志》记载龙泉窑"极青莹,纯粹无瑕,如美玉",评价极高。明代龙泉窑仍大量生产,其中不乏精品,随着各类相关资料的披露,对其认识也逐渐明晰,已确认龙泉窑在明初是与景德镇窑地位同等重要的官窑。
据《大明会典》载,洪武二十六年(1393),宫廷使用的部分器皿"行移饶、处等府烧造";《明宪宗实录》载,天顺八年(1464)正月,成化帝即位,颁布诏书:"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差内官在役烧造瓷器,诏书到日,除已烧造完者照数起解,未完者悉皆停止,差委官员即便回京。"可见在成化以前,江西饶州的景德镇窑、浙江处州的龙泉窑,地位相埒,同属烧造宫廷用瓷的官窑。
注:附相城文物公司证书。
高:6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