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备注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说明:圆口,器身为长方形,圈足,器型象徵天圆地方,瓶身通施仿官釉,瓶身以较少见的八卦纹和穿带纹装饰,穿带纹自下而上穿过八卦纹间隙,于瓶肩处向下折返,八卦纹则点缀于四角,整器造型线条挺拔。其釉汁厚润古朴,开片自然,于静穆之中透出高贵雄浑之气,百年风霜后酥光未泯,具赵宋官釉之遗韵。足际露胎处刷酱褐色护胎釉,以仿宋器铁足之意。足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琮式瓶最早出现于南宋,仿自上古玉琮造型,以南宋官窑和龙泉窑制品最为知名。清乾隆朝盛行摹古之风。雍正十三年乙卯冬月,唐英在其所写的《陶成纪事碑》中记述“兹举其仿古、采今,宜于大小盘、碗、盅、碟、瓶、罍、尊、彝,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开列于后以志大概。一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于此将“大观釉”列于诸类仿古色釉之首,可见宫廷上下对其之厚爱与尊崇,为了追求最佳的仿古效果,不惜下发内府收藏的宋官窑古物让御窑厂对照临摹。本品正是这种摹古热潮下的杰出代表,为重要宫廷陈设器。
高:29.3cm
说明:圆口,器身为长方形,圈足,器型象徵天圆地方,瓶身通施仿官釉,瓶身以较少见的八卦纹和穿带纹装饰,穿带纹自下而上穿过八卦纹间隙,于瓶肩处向下折返,八卦纹则点缀于四角,整器造型线条挺拔。其釉汁厚润古朴,开片自然,于静穆之中透出高贵雄浑之气,百年风霜后酥光未泯,具赵宋官釉之遗韵。足际露胎处刷酱褐色护胎釉,以仿宋器铁足之意。足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琮式瓶最早出现于南宋,仿自上古玉琮造型,以南宋官窑和龙泉窑制品最为知名。清乾隆朝盛行摹古之风。雍正十三年乙卯冬月,唐英在其所写的《陶成纪事碑》中记述“兹举其仿古、采今,宜于大小盘、碗、盅、碟、瓶、罍、尊、彝,岁例贡御者五十七种,开列于后以志大概。一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于此将“大观釉”列于诸类仿古色釉之首,可见宫廷上下对其之厚爱与尊崇,为了追求最佳的仿古效果,不惜下发内府收藏的宋官窑古物让御窑厂对照临摹。本品正是这种摹古热潮下的杰出代表,为重要宫廷陈设器。
高:29.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