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备注
绫本
立轴
1650年作
题识:庚寅冬月,王铎临。
钤印:王铎之印
释文: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终年缠此,当治何理耶?且方有诸分张。
说明:吴南生旧藏。吴南生(1922-2018),笔名左慈,室名憨斋,广东省汕头市人。1936年肄业于汕头市商务英文专科学校。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历任中共县委书记、中心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等职。建国后曾任吉林市委宣传部长、海南区党委副书记、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中南局副秘书长、农办主任、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政协主席等。工书法,富书画收藏。
展览:
1.“憨斋珍藏书法展”,广东美术馆,2006年2月26日﹣4月2日;
2.“憨斋珍藏书法展”,汕头市博物馆,2007年3月1日-15日。
明末清初是传统书法大变革的时代,纸张的展大、厅堂的改制以及个性解放思潮的冲击,都促使着书风的变奏。王铎的书法满含时代精神,其最被后世称道的便是巨轴大草,此幅《草书临冠军帖》长度近八尺,可称巨轴。书写巨轴大字的方式与书札小字不同,需要弥补字大空洞的问题,王铎的书法在这一方面便很有开创性。
首先,其在点画间、自组间的连带采用实连的方法,点画在缠绕连绵之间,分割出无数的小空间,丰富了视觉感官。其次,在超长的纵势书写中,每一列字的中轴线做适当的屈曲摆动,增加了章法的动势,更有一泻千里之气感。另外,其在用墨上也极为讲究,开创“涨墨”之法,丰富了书作的层次感与块面感。不同的风格的书作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在欣赏巨轴书作时,角度则更加偏向对整体章法的疏密、错落、大小、轻重等的感受,体会笔力纵横、墨气酣畅、满纸烟云的审美情趣。
明末以来对王铎书法的褒贬不一,论者常以“狂怪”“野俗”为针砭。但事实上,王铎对传统是极为尊重的,其书法看似糊涂乱画,实已将法度内化,学古而不泥古。其观念与技法是超越时代的,时至今日,其书法云礽不绝便可说明这一点。此幅《草书临冠军帖》书写于1650年,即其去世前两年。《冠军帖》为东汉张芝所作,此帖笔法疾驰奇诡,回转勾连、舒卷各得其宜,且为“一笔书”写法,打破了章草横势运笔,形成了上下贯通、逶迤连绵的纵向气势。此帖刊刻于《淳化阁帖》中,可见王铎将学习《阁帖》作为毕生之事业,直至晚年仍孜孜追摹。
值得注意的是,王铎并非是对原帖忠实地临摹,而是带有己意的“创作”。这与其前辈书画大家徐渭的临摹方式桴鼓相应。徐渭曾言“凡临摹直寄兴耳,铢而较,寸而合,岂真我面目哉?临摹《兰亭》本者多矣,然时时露已笔意者,始称高手。”有案可稽,王铎一生有多幅类似的“临书”作品,譬如《临王羲之小园子帖》《临怀素草书轴》,均采用这一手法,介于临创之间。这种独特的临摹方式彰显了其对经典法帖熟稔于心,同时也凸显了其突破传统藩篱而自树新风的决心与勇气。
226.5×51cm 约10.4平尺
出版:《憨斋珍藏书法集》P41,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2月。
立轴
1650年作
题识:庚寅冬月,王铎临。
钤印:王铎之印
释文:知汝殊愁,且得还为佳也。冠军暂畅,释当不得极踪。可恨吾病来,不辨行动,潜不可耳。终年缠此,当治何理耶?且方有诸分张。
说明:吴南生旧藏。吴南生(1922-2018),笔名左慈,室名憨斋,广东省汕头市人。1936年肄业于汕头市商务英文专科学校。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历任中共县委书记、中心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等职。建国后曾任吉林市委宣传部长、海南区党委副书记、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中南局副秘书长、农办主任、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政协主席等。工书法,富书画收藏。
展览:
1.“憨斋珍藏书法展”,广东美术馆,2006年2月26日﹣4月2日;
2.“憨斋珍藏书法展”,汕头市博物馆,2007年3月1日-15日。
明末清初是传统书法大变革的时代,纸张的展大、厅堂的改制以及个性解放思潮的冲击,都促使着书风的变奏。王铎的书法满含时代精神,其最被后世称道的便是巨轴大草,此幅《草书临冠军帖》长度近八尺,可称巨轴。书写巨轴大字的方式与书札小字不同,需要弥补字大空洞的问题,王铎的书法在这一方面便很有开创性。
首先,其在点画间、自组间的连带采用实连的方法,点画在缠绕连绵之间,分割出无数的小空间,丰富了视觉感官。其次,在超长的纵势书写中,每一列字的中轴线做适当的屈曲摆动,增加了章法的动势,更有一泻千里之气感。另外,其在用墨上也极为讲究,开创“涨墨”之法,丰富了书作的层次感与块面感。不同的风格的书作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在欣赏巨轴书作时,角度则更加偏向对整体章法的疏密、错落、大小、轻重等的感受,体会笔力纵横、墨气酣畅、满纸烟云的审美情趣。
明末以来对王铎书法的褒贬不一,论者常以“狂怪”“野俗”为针砭。但事实上,王铎对传统是极为尊重的,其书法看似糊涂乱画,实已将法度内化,学古而不泥古。其观念与技法是超越时代的,时至今日,其书法云礽不绝便可说明这一点。此幅《草书临冠军帖》书写于1650年,即其去世前两年。《冠军帖》为东汉张芝所作,此帖笔法疾驰奇诡,回转勾连、舒卷各得其宜,且为“一笔书”写法,打破了章草横势运笔,形成了上下贯通、逶迤连绵的纵向气势。此帖刊刻于《淳化阁帖》中,可见王铎将学习《阁帖》作为毕生之事业,直至晚年仍孜孜追摹。
值得注意的是,王铎并非是对原帖忠实地临摹,而是带有己意的“创作”。这与其前辈书画大家徐渭的临摹方式桴鼓相应。徐渭曾言“凡临摹直寄兴耳,铢而较,寸而合,岂真我面目哉?临摹《兰亭》本者多矣,然时时露已笔意者,始称高手。”有案可稽,王铎一生有多幅类似的“临书”作品,譬如《临王羲之小园子帖》《临怀素草书轴》,均采用这一手法,介于临创之间。这种独特的临摹方式彰显了其对经典法帖熟稔于心,同时也凸显了其突破传统藩篱而自树新风的决心与勇气。
226.5×51cm 约10.4平尺
出版:《憨斋珍藏书法集》P41,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