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048
-- 赵之谦 花卉四屏
拍卖会
上海嘉禾2024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  场
《禾风》——中国重要书画夜场
图录号
8048
作  者
--
尺  寸
--
估  价
RMB6,000,000~9,000,000
起拍价
RMB6,000,000
拍品信息
备注
设色纸本
立轴
1872年作
题识:
1.撝叔写生。
2.撝叔。
3.红蔷薇映碧芭蕉诗意。撝叔作。
4.小舫一兄大人属画。赵之谦。同治壬申七月。
钤印:赵之谦印(3次)、赵孺卿
说明:上款小舫,似即严信厚(1838年-1906年),名严经邦,字筱舫,亦浙江人,能作书画,收藏尤富。原清末著名实业家、书画家,浙江慈溪费市(今属江北区)人。中国近代企业开拓者,"宁波商帮"的开路先锋。
★此件拍品需要特殊号牌

夏日芳菲花满目
——赏赵之谦《花卉四屏》
赵之谦是晚清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和画家。潘天寿在《中国绘画史》中曾道:“会稽赵撝叔之谦……开前海派之先河,已属特起,一时学者宗之。至是,南田派亦少人过问矣。”赵之谦开创“金石画派”,属“海派”前驱,为海派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其地位亦毋庸置疑。
赵之谦艺术以绘画成就最为卓著,绘画中又以花卉画最具特色,因赵之谦常以丰厚、艳丽的色彩和饱满的水墨大胆涂抹,挥洒淋漓,故所绘之花华美丰润、浓丽酣畅,因而风格新颖,个性鲜明。在赵之谦花卉画作品中,尤以31岁至44岁年时期的作品最称精美,亦最为典型。 此套《夏日芳菲》四屏创作于同治十一年(1872)七月,为赵之谦风格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此件四条屏分别绘荷花、蔷薇芭蕉、芙蓉、牡丹,属夏日常见花卉,作品题材极具现实性,其寓意也富世俗性。如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意指高洁操守与正直品德;牡丹“花开富贵”,象征财富与繁荣;芙蓉高贵典雅,寓有幸福和睦的吉祥之意。唐朝诗人韩偓写“红蔷薇架碧芭蕉”来描绘晚春初夏,深绿明红的时节更替之美,赵之谦题句“红蔷薇映碧芭蕉诗意”,更为作品更添几分诗情古意。
从画面上来看,四条屏风各有千秋,分别彰显赵之谦绘画特点的不同方面。荷花屏中,硕大的荷叶集中上部,下部仅几根细长荷梗和淡墨苇叶,然圆润而劲健的线条所产生的力度,避免了画面头重脚轻,四两拨千斤般地取得了平衡,其构思之巧妙,令人称绝。这一巧思彰显赵之谦绘画构图平中求奇的特点,即布局既不四平八稳,也不狂怪不拘,画作通过疏密、虚实、轻重、浓淡的合理安排来求得画面平衡。
黄宾虹《古画微·金石家之画》中曾评赵之谦:“书画同源,贵在笔法……赵之谦字撝叔,画设色花木……皆浑厚奇古,得金石之气。”在牡丹屏中,赵之谦以书法、篆刻笔意入画,使笔墨具粗细、刚柔、方圆、轻重的丰富变化,又营造出雄健、壮阔的总体气势,令作品展现出浓厚的金石意味。此画创作时正值赵之谦书法蜕变成熟的时期,其在书法上所取得的成果已与绘画融为一体。屏中牡丹枝干、巨石用线质朴浑厚,又不失飘逸,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古茂沉雄,大巧若拙之美。
芙蓉屏则体现了赵之谦绘画色彩的浓艳之美。赵之谦喜用红、绿、黑三种重色,色艳墨浓,鲜亮夺目。芙蓉屏中红花、绿叶与墨色枝叶,相互映衬,均显突出,尤其红花更见艳丽,然艳而不俗,运笔放逸,造型简拙,同时重彩与水墨、工笔与写意相兼,故而整体色调仍见清雅。
而蔷薇芭蕉屏虽绘两种植物,却有条不紊,布整有碎,凸显赵之谦绘画布局整散结合之特点。芭蕉与蔷薇前后掩映穿插,芙蓉细密的叶片与芭蕉叶脉络之疏散平整形成对比,有散有整;花丛虽然茂密,但通过叶片的排布与枝干的穿插,在画面上部留下诸多零碎的空白,使其密而不杂;而在作品的左下方,赵之谦又刻意留出完整空白,与充实繁复的蔷薇芭蕉主体形成对比,使得整件作品繁而不乱。观画面全局,内容变化多样,虚虚实实,起承转合,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在赵之谦笔下,无论是纤长的荷花杆,或是随风舞动的苇叶,还是夏日里的清凉芭蕉、花团锦簇的芙蓉牡丹,无不鲜活而生气勃勃,呈现出一番“夏日芳菲花满目”的美好景致。纵览整套作品,赵之谦花卉画的几大艺术特色在此四条屏中均有鲜明反映,并达到很高水平,是为赵之谦中年成熟期的一件精品。
177.5×47cm×4 每幅约7.5平尺
著录:《赵之谦著作与研究》P24,西泠印社出版社,2007年7月。
出版:《赵之谦书画编年图目·上》P176,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