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386
-- 御制官造鎏金释迦摩尼佛像
拍卖会
上海嘉禾202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  场
《古董珍玩》——瓷器、玉器、赏石专场
图录号
1386
作  者
--
尺  寸
高:38cm
估  价
RMB3,000,000~5,000,000
成交价
RMB5,635,000
拍品信息
尺寸
高:38cm
年代
明永乐
款识
款识:“大明永乐年施”款。
备注
说明:永乐时期佛像端庄大气,神韵庄严华美,突出内在力度,金色璀璨夺目面相丰圆,五官端正,直鼻小口,表情沉静。藏式风格造像带有明显的尼泊尔艺术特点,身体起伏明显,着右袒式袈裟,采用萨尔纳特式手法表现衣纹。汉藏风格造像躯体圆浑健硕,内着僧祗支,外披袈裟,袒右覆肩,采用了明代汉地造像的传统表现手法处理衣褶,衣纹厚重流畅,层次感强。在衣褶的处理上,衣纹写实,力求达到衣纹厚重而流畅的自然样式,具有强烈的层次感。衣缘上刻有精美的缠枝花卉纹饰,精美程度不仅取决于刀工的犀利程度,还与造像材质的硬度、密度息息相关。同时更多地融入了蒙古造像艺术中所崇尚的力量感,注重展现肩部、胸部及四肢的雄健之美,以及手、脚的柔软度和指节纹路的清晰度。以上这些特征分别体现出永乐时期的造像艺术在民族化的发展进程中已达到登峰造极的高超水准。如此尊释迦牟尼造像即是凝聚了汉、满、蒙、藏等民族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创造能力,对研究我国明代早期佛教造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此尊释迦头饰螺发,肉髻高隆,宝珠顶严。面相丰润饱满,五官塑造写实,神态静谧祥和,充分展现出汉人的面相特征。身材比例匀称,特别突出四肢、双肩及胸部的雄健之美。上身斜披袈裟,右肩搭偏衫;下身着僧裙,胸前露出僧祗支。整体服饰特征沿承了明代汉地造像艺术风貌,衣裙纹褶线条自然流畅,全身衣着刻有精美的缠枝花卉手脚刻划柔软写实,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跏趺端坐。束腰式梯形莲座,莲座背面留有空白区域,上沿饰联珠纹一周。莲瓣宽肥饱满,饰三朵卷云纹,对称分布,台座上刻“大明永乐年制”款。
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的造像风气十分盛行,随着金属资源需求量的剧增,政府时常禁止对金、银、铜、铁、铅等金属矿业开采,资源紧缺是造像数量减少的重要原因。做工精美的佛像一般不会出自民间作坊,优秀的匠师往往直接效力于政府,出自宫廷和大型寺庙的造像在作上有着统一的标准,此尊造像体量高大,整体铸造,通体镀金。造型端庄大方,雕工精湛,无疑为宫廷庙堂供奉,价值不言而喻。
来源:
1、ARTHUR HARRIS(亚瑟 哈里斯)空军上将(Air Chief Marshal Arthur Travers Harris)(1892—1984)英国空军将领。
2、Jane and Leopold Swergold U.S.A 简和利奥波德舍戈尔德。
3、英国重要藏家重要收藏。
展览:1925年,《中国皇家珍宝和佛像》(Chinesischer koniglicher Schatz und Buddha- Statue)德国法兰克福出版公司192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