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尺寸
宽:2.8×2.8cm,高:2.4cm
年代
清乾隆
备注
说明:“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印”是一种信誉的标志。在古代,对于个人来讲,名章为凭,红印一盖,就象征着基于人格尊严的承诺;对于一国来讲,国之玉玺,郑重一落,就印盖出了国家信誉。东汉文学家蔡邕在《独断》中写道:“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秦朝以前,玺只是各诸侯、卿大夫、从吏的印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只有皇帝的玺印才可称为“玺”,并用玉制作,该规制一直沿袭至清朝。清朝定鼎中原后,皇帝的宝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朝政上使用的宝玺称“国宝”;另一种是收藏、鉴赏用的宝玺称“闲章”。清代皇帝的闲章,种类繁多。有镌刻皇帝年号的“年号玺”;有镌刻宫、殿、楼、阁等名字的“宫殿玺”;有镌刻皇帝收藏鉴赏感言的“鉴藏玺”;有镌刻诗词佳句、箴言警句的“诗词玺”等。乾隆帝继位后开始命人制作大量闲章,随着和阗玉来源的打开,他更是将同一内容的印文制作多方。如“八征耄念”及“八征耄念之宝”有63方、“自强不息”有45方、“古稀天子”及“古稀天子之宝”有42方、“犹日孜孜”有24方等。
清代的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享寿最高的皇帝,仅凭此点,便可以使他有资本在中国帝王神坛之上睥睨一切。更值得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在其统治期间,他承先祖余绪,仗全盛国力,天作人和,将一次次的人生转折化作了一次次的辉煌,使得他能够在将近九十年的人生岁月中不断创造着中国帝王历史上的神话。现在看来,他的这些人生的重大转折在那个时代的各类宫廷遗物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同样,在他的御用宝玺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帝先命人刻制了“古稀天子之宝”,又制作了“犹日孜孜”为“古稀天子之宝”的副章一起使用。在七十圣寿时,他特意御制《古稀说》写道:“余以今年登七帙,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其次章而即继之曰‘犹日孜孜’……至八旬有六即归政而颐志于宁寿宫。其未归政以前,……犹日孜孜,所以答天庥而励己躬也。”乾隆帝认为只有始终勤勉努力,孜孜求治,才能不负上天的恩赐。自乾隆四十五年(1780)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他不断命玉匠制作“古稀天子之宝”和“犹日孜孜”,可见这两印文的闲章对其十分重要。
此玺白玉质,螭龙钮,阴文篆书「犹日孜孜」四字。在材质上,所用白玉质地极为通灵温润,通体洁白细密,在制作宝玺的白玉中宝属罕见。此宝钮中的龙身形瘦劲,平滑无鳞,背部龙锗参差,挺胸,头微昂,平视前方,神态威猛张扬。雕琢精细,抛光一丝不苟,平滑如镜。此「犹日孜孜」玺应为押角章,与引首章「三希堂」、以及「古稀天子之宝」成组使用。据《乾隆宝薮》,印文为「犹日孜孜」之玺,均与「古稀天子」或「古稀天子之宝」相配。
清代的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享寿最高的皇帝,仅凭此点,便可以使他有资本在中国帝王神坛之上睥睨一切。更值得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在其统治期间,他承先祖余绪,仗全盛国力,天作人和,将一次次的人生转折化作了一次次的辉煌,使得他能够在将近九十年的人生岁月中不断创造着中国帝王历史上的神话。现在看来,他的这些人生的重大转折在那个时代的各类宫廷遗物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同样,在他的御用宝玺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乾隆帝先命人刻制了“古稀天子之宝”,又制作了“犹日孜孜”为“古稀天子之宝”的副章一起使用。在七十圣寿时,他特意御制《古稀说》写道:“余以今年登七帙,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其次章而即继之曰‘犹日孜孜’……至八旬有六即归政而颐志于宁寿宫。其未归政以前,……犹日孜孜,所以答天庥而励己躬也。”乾隆帝认为只有始终勤勉努力,孜孜求治,才能不负上天的恩赐。自乾隆四十五年(1780)至乾隆五十四年(1789),他不断命玉匠制作“古稀天子之宝”和“犹日孜孜”,可见这两印文的闲章对其十分重要。
此玺白玉质,螭龙钮,阴文篆书「犹日孜孜」四字。在材质上,所用白玉质地极为通灵温润,通体洁白细密,在制作宝玺的白玉中宝属罕见。此宝钮中的龙身形瘦劲,平滑无鳞,背部龙锗参差,挺胸,头微昂,平视前方,神态威猛张扬。雕琢精细,抛光一丝不苟,平滑如镜。此「犹日孜孜」玺应为押角章,与引首章「三希堂」、以及「古稀天子之宝」成组使用。据《乾隆宝薮》,印文为「犹日孜孜」之玺,均与「古稀天子」或「古稀天子之宝」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