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陈继儒
尺寸
24.5×14.5cm×4 每幅约0.3平尺
质地
纸本
形式
镜片
款识
鉴藏印:杜钟琦章(3次)、藻儒鉴藏、颛庵
备注
释文:
1.行装□□里门,又当铭。旋贺客踵至,乃为鄙人先遣为饭,此何等情也。即欲奉候,老怯出门。而辇下之物态新闻,迫欲倾倒,而无其期。有大与要者,幸略示之。如极冗,不妨稍迟迟也。不賟稍致寸诚,非敢曰贺。闻李本翁明春请告,则思老亦可相随而南矣。福清别否?抑尚欲一送否?荒事燎然,二相公抚台请之,不得除改折外,俱是虚夺□援浙江之例。尚折三、四分,灾民尚有活理。□明春,恐非目前□□,一切租粟,宁留无粜可也。二年宗居,把臂有日。冬间寒冻□。
2.……盗非效归之,驾最宜快此相亮,正如未归,仅通三千里之耗。而今得数相闻,足矣足矣。万勿过从为望。薄仪千万笑纳,惶恐惶恐。十五日。贱名肃正。
3.久不见吾兄,甚念。顷入□□□,幸即飞小棹一谈。雨清气爽,惟吴长卿耳。弟儒顿首。青莲先生教下。
提要:陈继儒致青莲札,青莲与陈继儒为常聚之近友。陈继儒藏书颇富,广搜博采奇书逸册,或手自抄校。万历年间,曾延请一些穷老书生,寻章摘句,按部分类;而后摘取其中琐言僻事,所刻《宝颜堂秘籍》6集457卷,收书226种(又记为229种),多地方掌故、轶闻琐言、书画艺术、谱录等,其中多罕见秘籍,保存了明及明以前的小说杂记。清朝乾隆间,大兴文字狱,因刻《剿奴议撮》,被清朝视为禁书,该书版被禁毁。董其昌特筑“来仲楼”,请他去居住。先后多次被推荐,朝廷下诏征召,都以病辞。于是“眉公”之名,倾动全国,远及少数民族土司等,皆求其词章;近而酒楼茶馆,悉悬其画像。以“隐士”高名,周旋于大官僚间,时人颇多讥评。但他对地方利弊,人民疾苦,多有建言,如阻止当局勿搞扩建郡城的大工程和免除县民缴解王府禄米的徭役等。
来源:朵云轩2020年120周年「云集」专场,第1611号。
说明:王掞旧藏。王掞(1645-1728),字藻儒,一作藻如,号颛庵、复轩,别署无住道人、西田居士、西田主人,江南太仓人。明代首辅王锡爵曾孙,明太常寺少卿王时敏第八子。清朝官员。
陈继儒,字仲醇,一字眉公,号麋公、眉道人、白石樵、白石山樵、雪堂,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年二十一补诸生,万历十四年自除学籍,取儒衣冠焚弃去,隐居昆山之阳,后居东畲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轼、米芾,兼能绘事,善写水墨梅、竹,山水亦佳,气韵空远,名重一时,与董其昌齐名。
1.行装□□里门,又当铭。旋贺客踵至,乃为鄙人先遣为饭,此何等情也。即欲奉候,老怯出门。而辇下之物态新闻,迫欲倾倒,而无其期。有大与要者,幸略示之。如极冗,不妨稍迟迟也。不賟稍致寸诚,非敢曰贺。闻李本翁明春请告,则思老亦可相随而南矣。福清别否?抑尚欲一送否?荒事燎然,二相公抚台请之,不得除改折外,俱是虚夺□援浙江之例。尚折三、四分,灾民尚有活理。□明春,恐非目前□□,一切租粟,宁留无粜可也。二年宗居,把臂有日。冬间寒冻□。
2.……盗非效归之,驾最宜快此相亮,正如未归,仅通三千里之耗。而今得数相闻,足矣足矣。万勿过从为望。薄仪千万笑纳,惶恐惶恐。十五日。贱名肃正。
3.久不见吾兄,甚念。顷入□□□,幸即飞小棹一谈。雨清气爽,惟吴长卿耳。弟儒顿首。青莲先生教下。
提要:陈继儒致青莲札,青莲与陈继儒为常聚之近友。陈继儒藏书颇富,广搜博采奇书逸册,或手自抄校。万历年间,曾延请一些穷老书生,寻章摘句,按部分类;而后摘取其中琐言僻事,所刻《宝颜堂秘籍》6集457卷,收书226种(又记为229种),多地方掌故、轶闻琐言、书画艺术、谱录等,其中多罕见秘籍,保存了明及明以前的小说杂记。清朝乾隆间,大兴文字狱,因刻《剿奴议撮》,被清朝视为禁书,该书版被禁毁。董其昌特筑“来仲楼”,请他去居住。先后多次被推荐,朝廷下诏征召,都以病辞。于是“眉公”之名,倾动全国,远及少数民族土司等,皆求其词章;近而酒楼茶馆,悉悬其画像。以“隐士”高名,周旋于大官僚间,时人颇多讥评。但他对地方利弊,人民疾苦,多有建言,如阻止当局勿搞扩建郡城的大工程和免除县民缴解王府禄米的徭役等。
来源:朵云轩2020年120周年「云集」专场,第1611号。
说明:王掞旧藏。王掞(1645-1728),字藻儒,一作藻如,号颛庵、复轩,别署无住道人、西田居士、西田主人,江南太仓人。明代首辅王锡爵曾孙,明太常寺少卿王时敏第八子。清朝官员。
陈继儒,字仲醇,一字眉公,号麋公、眉道人、白石樵、白石山樵、雪堂,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年二十一补诸生,万历十四年自除学籍,取儒衣冠焚弃去,隐居昆山之阳,后居东畲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轼、米芾,兼能绘事,善写水墨梅、竹,山水亦佳,气韵空远,名重一时,与董其昌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