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1757
毕伯涛*毕渊明 粉彩 四季花鸟瓷板画一套四件
拍卖会
上海嘉禾202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  场
《百年薪火》——近现代文人瓷画专场
图录号
1757
作  者
毕伯涛*毕渊明
尺  寸
39*26cm
估  价
RMB5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989,000
拍品信息
作者
毕伯涛*毕渊明
尺寸
39*26cm
年代
民国
备注
说明:景德镇是千年窑火,万户窑烟,商贾云集,舳舻蔽天的制瓷圣地。文人派彩瓷自清代未期御窑厂画师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领军人物,以瓷代纸,将书画入瓷,开启文人派彩瓷之先河。浅绛彩瓷画以一个全新的艺术风貌形成“贵戚权门得墨迹,始觉屏障生光辉”的社会风尚。
民国初年,瓷画艺术家汪晓棠、潘匋宇、王琦在晚清浅绛彩文人瓷画的基石上,以设色艳丽的新粉彩装饰瓷画,获得成功。
1915年,美国费城国际巴拿马博览会上王琦、王大凡、汪野亭三位大师的粉彩瓷画作品均获一等国际金奖。
1928年以王琦为首的彩瓷名家徐仲南、邓碧珊、何许人、汪野亭、毕伯涛、王大凡、田鹤仙、程意亭、刘雨岑,以“月圆会”的形式,瓷坛结社,共同立志于陶瓷美术的创新,就是这个世人称之为“珠山八友”的艺术家群体,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陶瓷艺术流派。他们的功绩成为景德镇陶瓷美术发展史上一座引人注目的里程碑。
身为珠山八友之一的毕伯涛,饱读经书,文人的秉性,注定了其瓷画艺术的发展方向,毕伯涛画风,追摹清代花鸟大家新罗山人华秋岳。
毕渊明自幼受家父培养、潜心研究文人瓷画的设色,效法明代书画设色大师陈淳。书法篆刻则崇尚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
春景图 毕氏以唐代诗人郑谷《海棠》诗文为题,绶带鸟傲立于海棠之中,垂丝海棠,鲜花怒放、画法以宋人没骨技法为之。花头施珐琅彩料点缀,鸟雀灵动,勃勃生机。在中国书画题材中,以海棠,绶带鸟为题有“海屋添寿”之寓意。
夏景图 画面中老树新枝,树桩高耸挺立,新技随风摇曳,章法奇特,设色清秀。画意取之于清代文学家袁枚随园诗话中《画眉》诗句。图中画眉鸟倒挂树梢,注目大地,毕氏似乎是在警示自己,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人间百态,世态炎凉。
秋景图 毕氏以宋代诗人王十朋菊花诗句为题,绘菊花鹦鹉,毕伯涛艺术生涯中对菊花情有独钟。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文人风骨,铭刻在心,视为楷模。连哲嗣名字也取之为 “渊明”,崇敬之心,可见一斑。画面题款用文字说明,画风是拟清代花鸟大家华秋岳大意。
冬景图 喜鹊一双,相互顾盼。梅花盛开,斗雪傲霜。画面设色淡雅,大面积留白。题款引用宋代诗人刘子翚《梅花》诗文,右下角书辛未(1931年)首夏干支纪年。布图四平八稳、梅开五福,喜上梅梢。
整套瓷板画、毕氏父子集思想、人品、才情、学问为一体,通力合作,倾心打造。毕伯涛绘画,毕渊明设色,并篆写题款,各显其能,相得益彰。且每幅都有毕伯涛、毕渊明署名印款。整套瓷板画胎、釉、诗、书、画、印皆精。乃毕氏父子传世瓷画作品中,首屈一指的艺术珍品。
历史沉淀优雅、岁月撼动人心,毕氏父子合作粉彩四季花鸟瓷板画挂屏,经历了九十多年的海外漂泊,亮丽如初。从香港银行实业家藏品中流出,沪上商界挚友重金买下、回归大陆。尤如失散多年的游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弥足珍贵!
简介:
1.毕伯涛(1885-1961年)珠山八友之一。祖籍安徽省歙县,号黄山樵子,书斋名,紫薇花馆。
2.毕渊明(1907-1991)毕伯涛之子,字瑞文,号至乐老人,陶瓷美术家。1931年,24岁的毕渊明随秀才出身的父亲毕伯涛,从波阳到景德旗画瓷为业己有十几个年头了,毕氏父子瓷坛享有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