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年代
清晚期
容量
100ml
备注
参阅:《壶中天地》48期,P104页,1992年8月出版。
来源:台湾重要老藏家旧藏。
此壶以朱泥为胎,窑温甚足,色泽红润,壶身微皱绵密,所谓“无皱不朱”。器形丰腴圆润,意态朴雅,不失风骨,做工细腻,盖内修饰亦工,壶钮圆小可爱,短巧的直流炮口扬起急收,角度微妙,断水爽利,为实用性甚佳的功夫茶具。壶底中间钤“王东石制”款,应属王东石早期精品小作。
王东石,清代同治、光绪年间人,别号苦窳生,制壶技艺深得古法,刻工精细,曾为清代晚期书画家胡公寿制壶,并与何心舟、梅调鼎等到浙江宁波建玉成窑,烧造紫砂壶。《阳羡砂壶图考》:“东石。同、光间人。造壶得古法,刻工精细。尝为胡公寿制壶。”
来源:台湾重要老藏家旧藏。
此壶以朱泥为胎,窑温甚足,色泽红润,壶身微皱绵密,所谓“无皱不朱”。器形丰腴圆润,意态朴雅,不失风骨,做工细腻,盖内修饰亦工,壶钮圆小可爱,短巧的直流炮口扬起急收,角度微妙,断水爽利,为实用性甚佳的功夫茶具。壶底中间钤“王东石制”款,应属王东石早期精品小作。
王东石,清代同治、光绪年间人,别号苦窳生,制壶技艺深得古法,刻工精细,曾为清代晚期书画家胡公寿制壶,并与何心舟、梅调鼎等到浙江宁波建玉成窑,烧造紫砂壶。《阳羡砂壶图考》:“东石。同、光间人。造壶得古法,刻工精细。尝为胡公寿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