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093
谢稚柳 野塘消暑图
拍卖会
上海嘉禾202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  场
《 禾风 》——中国重要书画夜场
图录号
8093
作  者
谢稚柳
尺  寸
159×81cm 约11.6平尺
估  价
RMB3,200,000~4,500,000
成交价
RMB5,520,000
拍品信息
作者
谢稚柳
尺寸
159×81cm 约11.6平尺
质地
设色纸本
形式
立轴
年代
1944年作
款识
题识:野塘消暑图。甲申夏日,稚柳居士巴山。
钤印:谢稚、稚柳居士
鉴藏印:淳盦
题签:谢稚柳甲申一九四四年画《野塘消暑图》。甲午夏,健碧题。钤印:健碧、佩秋
备注
展览:“谢稚柳画展”编号4,昆明,1944年。
注:此作于2023年4月21日经谢稚柳、陈佩秋之子谢定琨先生鉴定为真迹。

1944年,谢稚柳在昆明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此次展览是谢稚柳首次成名之画展,而《野塘消暑图》正是其中编号为4的重要展品。
风荷销暑气,竹下有清风。画家将娇荷、修竹、太湖石置于一幅,观者好似透过画家的一扇心窗,遥望到院中的恬静景色,穿过竹林的清风,和着荷花的清香,午后的炎炎暑气被一扫而空,净留下清爽之意,而画面中的太湖石,给画面带来野逸、文雅之感。
观《野塘消暑图》,我们首先会注意到前景中墨色浓重的太湖石,其次是高挑的修竹,最后,目光将被隐于石后、设色清轻的荷花所吸引。这样的观看方式,与画家的用笔特点有着突出的关系。太湖石的画法用笔粗实,皴法清晰,强调笔与墨的结合,浑融而不模糊;荷花则用较细的线条勾出轮廓,相当流畅精细;而左侧竹子的干支及竹叶则用劲挺的线条进行刻画,显得凝重干练。画家抓住不同的物象的质,使用三种不同的笔法进行有对比的描绘,使画面的观赏更有视觉上的层次体验,他工写兼施的风格可谓独具一格。
谢稚柳的艺术最初追慕陈老莲,陈的书体、绘画技法被他融入绘画而成为另外一番景象,汲其温婉,去其倔强,直逼神理,相比于陈老莲画面中的“古拙奇辟”,更多显现出婉丽悠闲,在风神上直追两宋。
值得注意的是,此件作品绘制于1940年代初定制之“蜀笺”上,抗战期间,许多书画家寓居成渝,张大千于安徽特制的“大风纸”告罄,来源断绝,于是前往四川夹江县,与造纸工匠共同改进造纸技术,在纯竹料纸浆中加入麻料纤维,使纸的拉力增强,可承重笔。张大千设计了纸帘、纸样,制作四尺整幅、五尺整幅两种制式,并亲笔设计云草纹,用作纸张两端的暗纹,并有“蜀笺”等铭记。拍品绘于五尺整纸,暗纹、铭记特征合于记载,堪为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