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085
吴湖帆 幽居图
拍卖会
上海嘉禾202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  场
《 禾风 》——中国重要书画夜场
图录号
8085
作  者
吴湖帆
尺  寸
73.5×39cm 约2.6平尺
估  价
RMB280,000~380,000
成交价
RMB483,000
拍品信息
作者
吴湖帆
尺寸
73.5×39cm 约2.6平尺
质地
水墨纸本
形式
立轴
年代
1943年作
款识
题识:癸未六月,景郑内侄携其兄博山遗画见示,越博山之逝。适四十日景郑整其遗笥,所得画则全局已就绪,仅未渲染耳,乃商于余为之完成。余重绘是帧,留其真面,不敢言续补也,并识数言以报雅怀,聊以慰博山于九京而已,吴湖帆。
钤印:倩盦
备注
说明:“景郑”为潘景郑(1907-2003),原名承弼,苏州人。潘景郑为潘静淑堂侄,故吴湖帆称其为“内侄”。“博山”为潘博山(1904年-1943年),原名承厚,生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十二月十二日,潘博山虽出于诗书人家,却很有经商才能,他不仅振兴了潘家已有两百年历史之久的酱园店生意,并在吴县当地倡组电气公司、垦业银行,抗战初期又在上海创设通惠银行。潘博山1943年四十岁病卒。景郑则专研国学,受业章太炎、吴梅等大师,学文学词曲。

《幽居图》为吴湖帆1943年所作,在画面左上角,画家记录了此作绘制之原委。在那一年的六月,潘景郑携其兄潘博山遗作到访,潘博山年仅39岁,患病仅月余,便溘然离世,人生犹如朝露,不禁令人唏嘘感叹!潘景郑请吴湖帆为此山水墨稿渲染填色,见画如见人,吴湖帆不愿以五色掩去博山的真实面貌,于是并未从之。
吴湖帆与潘博山之间有着极深的渊源。潘博山为潘景郑之兄,潘景郑为吴湖帆妻子潘静淑的堂侄,因此,潘博山与吴湖帆之间是存在亲友关系的。然而二人之间的联系却不仅于此,潘博山出身世家,蓄彝鼎典籍、法书名画甚富,而他本人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精于版本目录之学。1930年秋,潘博山在苏州发起组织“鸣社”画社,将家藏历代书画名迹供同道观摹,切磋艺事。1933年冬,又与吴湖帆等组织“正社”书画会,汇集艺坛名流,如于非闇、溥儒、钱瘦铁、叶恭绰、张善孖、张大千等,还先后在苏州、北京、南京举办书画展览。二人之间既有亲属的密切,更是艺术上惺惺相惜的知己。
吴湖帆重观故友之作,昔日与其交游相处、切磋艺事的场面历历浮上心头,戚戚悲之,于是摹其画作,如临故友之容,以作感念。我们于今天重读这段题识,仍不免为这位过早谢世的才子感到遗憾,亦从中体会到吴湖帆心中难以名说的悲伤与黯然。
画幅中,画家描绘了从山麓村庄至山顶的气象大貌,千岩万壑,林木森森。近景溪岸,植树茂密,一座庭院坐落于幽深宁静的山谷之中,造成一个远离尘世的环境;中景山脉隆起,以披麻皴间解索皴画出,山势逶迤向上,其间布置巨石平台,一破繁密;远处山坡墨点成树,淡墨渲染,烟云缥缈,水汽蒙蒙,反映出江南土山的特有面貌。
潘博山善丹青,自幼喜习绘事,山水初学石谷,近习麓台,由现存在世的潘博山作品来看,布局繁密,笔法洁净,墨色雅正,有元人气象。吴湖帆的临仿,一方面是对潘博山绘画面貌之写照,另一方面亦有自身笔墨的灵动之气蕴藏其中。他在历代“墨分五色”的基础上,增加白色添为六彩,在烟云处理上,更加轻柔有飘动之意,我们如今读此画卷,丘壑风流道不尽,宗师画中堪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