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55
-- 1921年作 高天梅 陈去病 程大璋 等题跋 谈月色拓龙隐砚 镜片 纸本
拍卖会
2021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  场
《南社雅集》——南社社员作品暨朱自清重要手稿专场
图录号
255
作  者
--
尺  寸
100×36cm
估  价
RMB80,000~100,000
成交价
RMB230,000
拍品信息
尺寸
100×36cm
备注
钤印:檀度庵尼古溶、旧时月色龛尼古溶、溶、天梅诗本、巢南三十以后所作、程大璋、子良
鉴藏印:梁鼎芬观
题签:龙隐砚。
识文:
1.神一初名淑,吉字美南姓夏氏,改功允彝女也,归侯洵二十而寡,遂削发为尼,更令名改字荆隐,有龙隐遗稿爰系以诗云:沧桑家国泪斑斑,遁迹空门去不还。焉用文乎龙已隐,却留片石在人间。古溶女德慧鉴,辛酉夏月,江南老剑题。
2.上谷家何在,华亭鹤复遥。空余一片石,长把怨魂招。辛酉七夕,巢南陈去病。
3.淑吉清修百世传,至今遗研斩新鲜。翻增眼里苍茫感,世事依稀似昔年。
谈月色,女,广东顺德人。原名古溶,又名溶溶。因排行第十,人称谈十娘。晚号珠江老人,有“现代第一女印人”之称。
高旭,字天梅、号剑公,别字慧云、钝剑,江苏金山(今上海金山)人,中国近代诗人、同盟会领袖之一、南社创始人之一。
陈去病,字佩忍、巢南、伯儒,别字病倩、垂虹亭长、笔名有季子、南史氏、有伪血胤、勤补老人等。中国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江苏吴江同里人。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易名“去病”。
程大璋,又名式谷,号子良,广西桂平军陵里(今寻旺乡)官河村人。
溶溶月色古今情:龙隐砚中的红颜往事
杨娜娜
“沧桑家国泪斑斑,遯迹空门去不还。焉用文虖龙已隐,却留片石在人间”。一方端砚,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幻变,一首七绝,道出无尽的家国血泪。 己未(1919)三月,高吹万为蔡守所藏龙隐砚摹拓制铭,“龙而雌伏,研田蟠缩。写经痛哭,积泪盈斛。寒琼事之,长承万福”,短短24字道出龙隐砚“雌伏”、“蟠缩”数百年之际遇,而今得蔡守慧眼识珠,才光芒重见。时隔两年,辛酉(1921)夏秋间,龙隐砚再次为高天梅、陈巢南、程大璋等人激赏,并留下题跋。透过这些题跋我们得以获知龙隐砚之身份来历,由此不仅能追溯起一段尘封往事,还能勾连起民国艺坛的一段风流韵事。
跋文中详细讲述龙隐砚身份的来自高天梅(号江南老剑),现移录于下:
神一初名淑吉,字美南。姓夏氏,考功允彝女也。归侯洵,二十而寡,遂削发为尼,更令名改字荆隐。有《龙隐遗稿》。爰系以诗云:沧桑家国泪斑斑,遯迹空门去不还。焉用文虖龙已隐,却留片石在人间。古溶女德慧鉴。辛酉夏月,江南老剑题。
拓片之上呈现了龙隐砚之形制并印章一枚,但因字迹漫漶而无法识读,另有“神一制”字样,为后世查考砚之身份提供了重要线索。如高天梅所言,龙隐砚主人“神一”即夏淑吉,字美南,号荆隐,剃度后初名净云,后改神一,号龙隐,清初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明末抗清义士夏允彝长女,嘉定侯玄洵(后因避讳称侯洵)妻。品行端淑,工琴善弈,长词赋,著有《龙隐遗草》。
夏淑吉出身名门,父夏允彝(1596—1645)为崇祯十年(1637)进士,以经史文章见长,尤重气节。北都陷后拒不仕清,坚持抗清活动,兵败自沉以殉。夏允彝砺行节操,淑吉作为家中长女,自幼濡染庭风,品性温良而有识见。淑吉另有弟夏完淳(1631—1647),少有神童之名,七岁能诗文,年十三作《大哀赋》,文采宕逸,然生逢末世,年仅十七便殉国以终。
崇祯十年(1637)冬,身多才艺的夏淑吉与嘉定侯玄洵喜结连理,但玄洵自幼体弱多病,婚后第二年便与世长辞。丈夫的骤然离世让已身怀六甲的夏淑吉陷入无尽的悲哀之中。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在嘉定守城战中,侯峒曾及二子玄演、玄洁皆殉难,嘉定惨遭屠城。夏允彝离世,夏完淳仍在坚持抗清,寡居多年的夏淑吉在此时选择遁入空门,只是断发虽易,斩断尘缘却很难。侯家的安危,尚未成年的儿子,还有秘密进行抗清活动的弟弟完淳都让她时时牵挂。顺治四年(1647)三月,名士通海案被清廷发现,侯氏惨遭灭门,夏淑吉与龚氏等侯家寡媳因为出家之人而得以保存。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淑吉为保住夏、侯两家的唯一血脉将儿子侯盘托付给陆元辅,自己则出面收拾残局,寻觅并安葬龚太姑等。
陆元辅其人忠厚,他临危受命,为保住侯氏血脉,陆元辅带着侯盘逃至太仓张氏斋中(时侯盘与娄东张氏之女已定亲),后事态虽足渐平息,为安全起见,侯盘始终未返嘉定,一直跟着陆元辅在昆山一带读书。对夏淑吉来说,儿子是她唯一的牵挂。但顺治十年(1653)侯盘病夭彻底击溃了夏淑吉,“吾数十年来将三百六十骨节交付太虚空,更无系恋矣”。顺治十八年(1661),年仅四十二岁的她便香消玉殒。
石砚犹存,而世间再无淑吉。若非那斑驳几难以辨认的“神一制”,我们甚至很难将其与这样一位生命短暂却有着泣血经历的女子联系在一起。世事变幻,形如雪泥鸿爪。惟有昔日之砚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变幻,然石不能言,惟心自坚,苦守知音,冀得一现。而历史总是具有如此惊人的相似性,二百余年后龙隐砚得遇伯乐,又值鼎革之际,只是这一次已是另一番光景。龙隐砚拓本上的题跋除高天梅外,另有程大璋、陈巢南小诗。
陈巢南:上谷家何在?华亭鹤复遥。空余一片石,常把烈魂招。辛酉七夕巢南陈去病作。钤印:巢南四十以后所作。
陈巢南即陈去病(1874-1933),早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具有浓厚的革命思想。工于诗词,其诗痛快沉着,昂扬恣肆,充满民族气节与爱国热忱。
陈去病与高天梅均为南社耆宿。南社以诗文宣传革命,“与同盟会相犄角”。作为创始人兼革命人士的陈去病与高天梅均具有浓厚的反满复汉思想,故其由龙隐砚追想起夏淑吉,感其遭遇之悲,进而又想到明清易代之际众多的忠魂义士,而如今又值山河破碎,家国飘零之际,抚今追昔,不禁生发易代同悲之叹。只是石砚犹存,一如当初般的忠贞义士又有几何?
陈去病、高天梅与蔡守俱为南社诗人,又是好友,与蔡守常谈书论艺,私交甚好。陈去病、高天梅由蔡守得以结交古溶,并为二人作伐,由此也成就了民国文艺界的一段佳话。
龙隐砚拓本上有蔡守题签“髡寒秘藏妙尼文物”,髡寒者即谈月色。拓本之上所钤“溶”“檀度广尼古溶”“旧时月色龛尼古溶”均指谈月色。
蔡守(1879—1941),字奇璧,号寒琼。广东顺德人。青年时期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极深,先后参与广州起义,护法运动,曾任北海海关翻译,广东督办秘书长兼财政顾问等。蔡守不仅活跃于政商两界,在文艺界之声誉更隆。蔡守工于书画,兼长金石文字,有诗、书、画“三绝”之称。青年时期便加入国学保存会,致力于国粹运动,后又加入南社,西泠印社等。1917年2月蔡守在广州发起组建粤社,同年三月举行第一次雅集,雅集地点常选在当地的寺院中,由此得以结识了当时尚在修行的古溶。古溶(1891—1976)俗姓谈,广州檀度庵尼,法名悟定。广东顺德人。工书善画,好艺文之事。1917年蔡守同友人游玩檀度庵时发现这位悟定法师娴于书画,言谈举止间颇有文艺气息,遂结交,此后蔡守多往来与之谈诗论艺,引为知交。后革命党人高天梅等来粤,见二人情投意合,有意为之撮合。1922年古溶还俗,更名月色,又由高天梅、程大璋作伐,二人结为夫妻。
拓片上三家题跋成于1921年,其中陈去病的五绝作于素有中国情人节之称的七夕,在饱含对美满婚姻向往的节日氛围中,陈氏写下如此凄切悲恸的动人诗作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也许正是出于对夏氏人生遭际的痛惜,1922年高天梅、程大璋才极力促成早已两情相悦的蔡、谈二人的姻缘。由此,龙隐砚拓片不仅因众家题跋而别具艺术性,更成为蔡、谈姻缘的见证者,有着非同一般的文物性。同时,在龙隐砚拓片上留下笔痕的高吹万、高天梅、陈去病、蔡守皆为南社中人,谈月色后也在蔡守的引荐下加入南社,所以这件拓片又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南社文献。
一方龙隐砚,两段女儿情。夏淑吉与谈月色同而不同。二人都命运多舛,历经磨难,但都在坚毅精神的支撑下走了过来。作为女子,她们德才兼备,温良恭训,在国殇家难,故园飘零面前又情柔志坚,表现出一如男子般的坚韧勇毅。但与夏氏相比,月色幸运得多。淑吉虽自幼锦衣玉食,但其大半生独守空闺,精神空寂的她惟有与漫漫长夜为伴,乃至郁郁而终。而月色不仅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而且实现了自己的艺术理想。岁月无情人有情,花若凋零香依存。如今世人可能知道哲夫月色,但却极少有人会记得夏淑吉。透过龙隐砚,我们应当记得淑吉,记得她的德才兼备,记得她的坚韧勇毅以及那个年代更多的“孤臣碧血遗民泪”,当然还有曾经艳羡众人的神仙眷侣“寒琼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