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陆抑非(1908~1997)
尺寸
139×64.5cm
备注
出版:
1.《银座美术馆馆藏作品选集》P145,银座美术馆编,2007年。
2.《陆抑非精品画集》P127,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
3.《海上风》P173,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
题识:杜鹃花遍山怒放,星星火蓬勃燎原。一九七四年夏,观杜鹃山革命样板戏后作,抑非。
钤印:陆翀长寿、抑非、陆翀、崇兰草堂
陆抑非,名翀,初字一飞。1937年后改字抑非,号非翁、苏叟,室名崇兰草堂、闻莺馆,江苏常熟人。为吴湖帆入室弟子。以工笔重彩花鸟见长。与唐云、江寒汀、张大壮一起被誉为海上花鸟画“四大花旦”。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西泠印社顾问、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陆抑非素以花卉见长,尤其是工笔花鸟画的技法和写生功夫,堪称一流,他的笔墨造诣很深,画风清健明丽,讲究韵味。正如郑逸梅评价的那样:“抑非于花卉,工笔,写意,没骨,泼墨,兼及翎毛草虫无所不长。他主张画宜兼工带写入手,工笔可上追两宋,写意可继元人水墨,并明人大写,且经过几收几纵,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其艺术道路,也正是实践了这一主张。”该幅《杜鹃花开》创作于1974年,是陆氏晚岁佳构。其画风晚年求变,于宋代院体与南田、新罗等诸家基础上,深入青藤、白阳之堂奥,旁及八大、石涛、缶翁,又以书入画,笔墨生辣朴茂,而不失清丽典雅之韵味。
花鸟画用色甚是紧要,过一分则易流俗,少一分则嫌寡淡。吴湖帆花卉用色之精妙冠绝画坛,作为吴氏高足,陆抑非色彩晕染深得乃师之真传,笔下群芳向不以脂粉气取悦于人,而是以一种质朴秀丽打动观者,设色明丽,格调高雅。遍山怒放的杜鹃花作为画面中的绝对主角,全以没骨法表现,朵朵同中有异,或橘或红,或粉或白,变化多姿,设色鲜丽明快,美不胜收,苍润氤氲的群山在这里成了最美的背景。整幅构图主次分明、聚散得宜,热闹中又有舒展的空间。
题识中所诗“杜鹃花遍山怒放,星星火蓬勃燎原”,联系当时背景,可理解为陆氏对毛泽东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致敬。画者跋云“观杜鹃山革命样板戏后作”,彼时国内呈欣欣向荣之势,漫山怒放的杜鹃也寄托了画家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满腔希望和热血。
1.《银座美术馆馆藏作品选集》P145,银座美术馆编,2007年。
2.《陆抑非精品画集》P127,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
3.《海上风》P173,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
题识:杜鹃花遍山怒放,星星火蓬勃燎原。一九七四年夏,观杜鹃山革命样板戏后作,抑非。
钤印:陆翀长寿、抑非、陆翀、崇兰草堂
陆抑非,名翀,初字一飞。1937年后改字抑非,号非翁、苏叟,室名崇兰草堂、闻莺馆,江苏常熟人。为吴湖帆入室弟子。以工笔重彩花鸟见长。与唐云、江寒汀、张大壮一起被誉为海上花鸟画“四大花旦”。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西泠印社顾问、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陆抑非素以花卉见长,尤其是工笔花鸟画的技法和写生功夫,堪称一流,他的笔墨造诣很深,画风清健明丽,讲究韵味。正如郑逸梅评价的那样:“抑非于花卉,工笔,写意,没骨,泼墨,兼及翎毛草虫无所不长。他主张画宜兼工带写入手,工笔可上追两宋,写意可继元人水墨,并明人大写,且经过几收几纵,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其艺术道路,也正是实践了这一主张。”该幅《杜鹃花开》创作于1974年,是陆氏晚岁佳构。其画风晚年求变,于宋代院体与南田、新罗等诸家基础上,深入青藤、白阳之堂奥,旁及八大、石涛、缶翁,又以书入画,笔墨生辣朴茂,而不失清丽典雅之韵味。
花鸟画用色甚是紧要,过一分则易流俗,少一分则嫌寡淡。吴湖帆花卉用色之精妙冠绝画坛,作为吴氏高足,陆抑非色彩晕染深得乃师之真传,笔下群芳向不以脂粉气取悦于人,而是以一种质朴秀丽打动观者,设色明丽,格调高雅。遍山怒放的杜鹃花作为画面中的绝对主角,全以没骨法表现,朵朵同中有异,或橘或红,或粉或白,变化多姿,设色鲜丽明快,美不胜收,苍润氤氲的群山在这里成了最美的背景。整幅构图主次分明、聚散得宜,热闹中又有舒展的空间。
题识中所诗“杜鹃花遍山怒放,星星火蓬勃燎原”,联系当时背景,可理解为陆氏对毛泽东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致敬。画者跋云“观杜鹃山革命样板戏后作”,彼时国内呈欣欣向荣之势,漫山怒放的杜鹃也寄托了画家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满腔希望和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