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丁雄泉(1929~2010)
尺寸
94*177cm
形式
版画
年代
1992年作
备注
2/50
来源:亚洲私人重要藏家
自号“采花大盗”、“风流先生”的丁雄泉率真的道出女人是作画的原动力。丁雄泉热爱女人,也擅长描绘女人,他喜欢用彩笔歌颂女人,把女人的媚,柔,艳,情都画了出来。用艳丽的色彩和大胆的方式毫无遮掩的表达自己对女人躯体的迷恋与痴狂。在画面上,他擅用鹦鹉,花朵,猫儿来衬托女性的娇媚与温柔。如果说颜色是春天的代表,那么丁雄泉的作品就是春天万物的缩影。在他的笔下,春天的花朵似乎特别娇艳,春天的鸟鸣似乎特别悦耳,春天的女人尤其更风情万种。丁雄泉说:“看自然的鲜花和女人,让她们活在我的心里,衍出来的生命,使我觉得活着,将视线从身体进出对话,颜色就从画面中表现出来。”
丁雄泉(Walasse Ting)于1929年出生在江苏无锡,自称采花大盗。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即享誉国际的海外华人艺术家中,如果说巴黎的代表是赵无极和朱德群,米兰的代表是萧勤,伦敦的是林寿宇,那么纽约的代表则非丁雄泉莫属。早年在上海设计学院短暂学习,但从不习惯学校里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被公认为是自学成才。1946年在香港暂居,在当地一家书店进行了水彩作品的展出。1950年漂泊至巴黎,在巴黎的日子里丁雄泉无法通过艺术生存,只能靠打零工过活。虽身无分文,穷困潦倒,但其沉浸在巴黎的艺术氛围中并与先锋艺术团体眼镜蛇画派(CoBrA)的艺术家们为伍,其中皮埃尔-阿列钦斯(Pierre Alechinsky)对丁的才华赞赏不已,两人更是成为一生挚友。在丁雄泉1984年出版的“采花大盗戏笔”画册中阿列钦斯曾说:“丁雄泉的画是一座山,许多人可以感觉到那阳光普照的西坡充满了鲜花和泡沫;在这座山比较隐秘而阴暗的北坡,在幽暗的谷底,却冒着了一条不令人觉得意外的传统的小径,四季都流淌着一条墨汁的小溪--一条由黑点延伸而成的蜿蜒的蛇,并在洁白如雪的中国画纸上盖满了鲜红的图章。”
1958年丁移居纽约,来到美国也标志着丁雄泉艺术生涯的转折点。此时的美国正受着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的强烈影响。在结识抽象表现主义大师山姆-佛朗西斯(Sam Francis)后,他开始尝试抽象的创作方式。自70年代中期开始,丁的作品大多被认定为流行具象主义,其创作主题多为女体,猫,鸟,与其他动物。丁钟爱以鲜明的亚克力彩借中国书画笔法进行轮廓勾描和颜色填充,鲜亮、明快的西方色彩和中国传统线条的结合,在画面中透露着中国水墨的韵味及意趣,是东西方文化融汇贯通的极佳表现。
和在巴黎不同的是,丁雄泉在纽约的岁月是风光与多彩的,他在纽约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并时常受邀举办个展。据称,在纽约的这些年间,丁一共举行了超过60次个展。1988年他在阿姆斯特丹购买了一间工作室,往返于纽约和阿姆斯特丹。今天,丁雄泉的作品可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找到,包括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蓬皮杜中心,泰特博物馆等。丁雄泉出版过13本书,其中与山姆-佛朗西斯合作出版的"One Cent Life"(Eberhard W.Kornfeld,1964)将28名艺术家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受自己写的诗歌为灵感来进行创作。其中包括现在闻名于世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Joan Mitchell,Sam Francis和波普艺术家像Andy Warhol,Roy Lichtenstein,Robert Rauschenberg以及眼镜蛇画派的艺术家们。此书轰动一时,并在西方艺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来源:亚洲私人重要藏家
自号“采花大盗”、“风流先生”的丁雄泉率真的道出女人是作画的原动力。丁雄泉热爱女人,也擅长描绘女人,他喜欢用彩笔歌颂女人,把女人的媚,柔,艳,情都画了出来。用艳丽的色彩和大胆的方式毫无遮掩的表达自己对女人躯体的迷恋与痴狂。在画面上,他擅用鹦鹉,花朵,猫儿来衬托女性的娇媚与温柔。如果说颜色是春天的代表,那么丁雄泉的作品就是春天万物的缩影。在他的笔下,春天的花朵似乎特别娇艳,春天的鸟鸣似乎特别悦耳,春天的女人尤其更风情万种。丁雄泉说:“看自然的鲜花和女人,让她们活在我的心里,衍出来的生命,使我觉得活着,将视线从身体进出对话,颜色就从画面中表现出来。”
丁雄泉(Walasse Ting)于1929年出生在江苏无锡,自称采花大盗。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即享誉国际的海外华人艺术家中,如果说巴黎的代表是赵无极和朱德群,米兰的代表是萧勤,伦敦的是林寿宇,那么纽约的代表则非丁雄泉莫属。早年在上海设计学院短暂学习,但从不习惯学校里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被公认为是自学成才。1946年在香港暂居,在当地一家书店进行了水彩作品的展出。1950年漂泊至巴黎,在巴黎的日子里丁雄泉无法通过艺术生存,只能靠打零工过活。虽身无分文,穷困潦倒,但其沉浸在巴黎的艺术氛围中并与先锋艺术团体眼镜蛇画派(CoBrA)的艺术家们为伍,其中皮埃尔-阿列钦斯(Pierre Alechinsky)对丁的才华赞赏不已,两人更是成为一生挚友。在丁雄泉1984年出版的“采花大盗戏笔”画册中阿列钦斯曾说:“丁雄泉的画是一座山,许多人可以感觉到那阳光普照的西坡充满了鲜花和泡沫;在这座山比较隐秘而阴暗的北坡,在幽暗的谷底,却冒着了一条不令人觉得意外的传统的小径,四季都流淌着一条墨汁的小溪--一条由黑点延伸而成的蜿蜒的蛇,并在洁白如雪的中国画纸上盖满了鲜红的图章。”
1958年丁移居纽约,来到美国也标志着丁雄泉艺术生涯的转折点。此时的美国正受着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的强烈影响。在结识抽象表现主义大师山姆-佛朗西斯(Sam Francis)后,他开始尝试抽象的创作方式。自70年代中期开始,丁的作品大多被认定为流行具象主义,其创作主题多为女体,猫,鸟,与其他动物。丁钟爱以鲜明的亚克力彩借中国书画笔法进行轮廓勾描和颜色填充,鲜亮、明快的西方色彩和中国传统线条的结合,在画面中透露着中国水墨的韵味及意趣,是东西方文化融汇贯通的极佳表现。
和在巴黎不同的是,丁雄泉在纽约的岁月是风光与多彩的,他在纽约找到了自己的市场,并时常受邀举办个展。据称,在纽约的这些年间,丁一共举行了超过60次个展。1988年他在阿姆斯特丹购买了一间工作室,往返于纽约和阿姆斯特丹。今天,丁雄泉的作品可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找到,包括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蓬皮杜中心,泰特博物馆等。丁雄泉出版过13本书,其中与山姆-佛朗西斯合作出版的"One Cent Life"(Eberhard W.Kornfeld,1964)将28名艺术家联系在一起,使他们受自己写的诗歌为灵感来进行创作。其中包括现在闻名于世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Joan Mitchell,Sam Francis和波普艺术家像Andy Warhol,Roy Lichtenstein,Robert Rauschenberg以及眼镜蛇画派的艺术家们。此书轰动一时,并在西方艺术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