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陈家泠(b.1937)
尺寸
200*500cm
质地
设色纸本 镜片
年代
2016年作
备注
题识:国色天香。丙申元宵写于上海,泠。
钤印:陈家泠、化、肖形印
陈家泠,祖籍广西,生于浙江永康。1958年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科,师从潘天寿先生。1963年任教于上海美专,1983年起任教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世纪70年代跟随陆俨少先生学习山水画及书法。作品曾获得第六届全国美术佳作奖、第七届全国美展银质奖,并多次在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荷兰等地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举行个展和群展。
“一九三七年,生于浙江杭州的陈家泠是「新海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人物画专业,师承潘天寿与陆俨少。若论及两位恩师对陈家泠的影响,可以将他的国画艺术渊源概括为潘天寿的“骨”和陆俨少的“韵”。陈家泠从潘天寿绘画的骨架中体悟到了形式结构的内在意义与视觉张力。而从陆俨少那,陈家泠学得更多的是大师的思想方法,他概括成为“殉道者精神”,即做事一定要诚心诚意,还要有牺牲精神。并且在艺术的处理方式上追求灵变。
在当代中国画坛,陈家泠的画风个性鲜明。他巧妙地利用宣纸和水墨的晕化效果,营造出空灵、淡雅、极简的绘画意境。作品中弯曲的线条,淡雅的色调,浓烈的块面,以及别具匠心的平衡感,成为最吸引观者视线的元素,也成为直至今日陈家泠的独特艺术标签。郎绍君曾如此评价他的艺术,“陈家泠的作品突出淡墨、淡色在生宣纸上的渗化效果,是对传统没骨法的创造性处理——让画面空前的淡雅、空灵、缥缈。这种追求,与文人艺术家‘天然去雕饰’的审美理想有关,更与中国绘画追求的‘空兮灵兮,元气絪缊’、‘香消炉中,不火而熏’的境界相一致。”
钤印:陈家泠、化、肖形印
陈家泠,祖籍广西,生于浙江永康。1958年入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科,师从潘天寿先生。1963年任教于上海美专,1983年起任教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世纪70年代跟随陆俨少先生学习山水画及书法。作品曾获得第六届全国美术佳作奖、第七届全国美展银质奖,并多次在日本、美国、德国、新加坡、荷兰等地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举行个展和群展。
“一九三七年,生于浙江杭州的陈家泠是「新海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人物画专业,师承潘天寿与陆俨少。若论及两位恩师对陈家泠的影响,可以将他的国画艺术渊源概括为潘天寿的“骨”和陆俨少的“韵”。陈家泠从潘天寿绘画的骨架中体悟到了形式结构的内在意义与视觉张力。而从陆俨少那,陈家泠学得更多的是大师的思想方法,他概括成为“殉道者精神”,即做事一定要诚心诚意,还要有牺牲精神。并且在艺术的处理方式上追求灵变。
在当代中国画坛,陈家泠的画风个性鲜明。他巧妙地利用宣纸和水墨的晕化效果,营造出空灵、淡雅、极简的绘画意境。作品中弯曲的线条,淡雅的色调,浓烈的块面,以及别具匠心的平衡感,成为最吸引观者视线的元素,也成为直至今日陈家泠的独特艺术标签。郎绍君曾如此评价他的艺术,“陈家泠的作品突出淡墨、淡色在生宣纸上的渗化效果,是对传统没骨法的创造性处理——让画面空前的淡雅、空灵、缥缈。这种追求,与文人艺术家‘天然去雕饰’的审美理想有关,更与中国绘画追求的‘空兮灵兮,元气絪缊’、‘香消炉中,不火而熏’的境界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