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关良(1900~1986)
尺寸
69*45.5cm
质地
设色纸本 软片
备注
题识:
1.神佛都是假,谁能相信它?打破山门后,提杖走天涯,见佛我就打,见神我就骂,骂倒十万八千神和佛,打成一片稀泥巴,看来禅杖用处大,可以促进现代化,开遍大寨花。右为郭沫若同志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一日题,余画鲁智深,谷苇见而爱之,乃题之为赠以作纪念,关良时年七十八。
2.关良。
钤印:关良七十八后作、关良、番禺南亭说明:
1.上款人“谷苇”为陆谷苇。
2.Lot331-Lot424为陆谷苇家属友情提供。
1977年冬,郭沫若去世前数日,抱病为画家关良请题的《鲁智深醉打山门图》,手写了生平最后的一首长诗。此诗随机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上。
此诗与此前相当长时间内发表的诗歌不同,并无泛泛的歌赞,既非无端颂扬“百花齐放”的标语,也无苦心经营“莺歌燕舞”的口号。看得出这是郭老晚岁继“大快人心事,打倒四人帮”那首挣脱思想枷锁、直抒胸臆的旧体诗词之后,又一首重要的古典诗作。可惜时局的发展与历史的局限,这首寓意深长的长歌终于未能如剪灭四害初期那样被“豫剧梅兰芳”常季玉以铜琵琶铁板、黄钟、大吕之音在神州大地广泛传唱开来。
然而,这首诗却表明诗人回归自然之际,他的诗魂又高扬起来,诗人的心声与“寻常百姓”重又想通。人们在重读他的《女神》、《凤凰涅槃》之后,也不应该忘记他白发簪花引吮高唱“神佛都是假,谁能相信它。”这一时期与他一同老去的读者眼前,重现的又是“五四”时期冲决罗网,奋勇追求的青年的郭沫若。
从1927年革命受挫,郭沫若与关良从北伐队伍走散之后,到此时正好半个世纪。而从1941年关良在重庆初展他首创的水墨戏曲人物画,在艰难困苦之际得到郭沫若强有力的援手,至此也已过去了三十五六年。
曾经相当时期“相忘于江湖”的诗人与画家,现在又重续前缘。
关良选取了他的新作《鲁智深醉打山门图》,直寄京华。他并没有估计到郭沫若如此迅速就答应了他的请托。以中国绘画题跋中的“长题”形式,在画端手书这首新作。这也就是《题关良鲁智深醉打山门图》的长歌,至今读来仍有新意:
神佛都是假,谁能相信它?打破山门后,提杖走天涯,见佛我就打,见神我就骂,骂倒十万八千神和佛,打成一片稀泥巴,看来禅杖用处大,可以促进现代化,开遍大寨花。
原先出自稗官小说《水浒》故事,后来又见于清人戏曲的《虎囊弹》中的花和尚精神,现在竟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与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找到了一脉相通之处。诗人的浪漫主义精神,垂老未衰,给了他的作品以新的生命力。“想出天外”,艺术的想象之鸟,一旦折断翅膀,也不免坠落尘埃化为尘土。这半个世纪来,多少诗人对此能无会心么?“江郎才尽”,这个典于今未必适用。江淹思路已穷,动辄虑咎,当然再难写出《恨赋》那样的绝唱来。
何况,郭老此诗“其意也深”,即使当做哲理诗,当做政治讽喻诗,当做一截现代史诗来读,也均可找到它的价值。
郭沫若平生为人题画不多,唯于关良之创作独具青眼。40年代初在重庆“金刚坡”下,“无官府”右,郭沫若先后为关良题画约数10件,其中佚于水火变乱者若干,历劫幸存者当逾10数件。其中题画形式多样,或为五绝、七绝、或为长歌行,或为律句,更有骈散不拘之短文,常如流水行云,行其所行,止其所止,当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道,议论风生,对酒当歌,显然还保持着“创造社”主将的雄风英姿。
文-谷苇
1.神佛都是假,谁能相信它?打破山门后,提杖走天涯,见佛我就打,见神我就骂,骂倒十万八千神和佛,打成一片稀泥巴,看来禅杖用处大,可以促进现代化,开遍大寨花。右为郭沫若同志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一日题,余画鲁智深,谷苇见而爱之,乃题之为赠以作纪念,关良时年七十八。
2.关良。
钤印:关良七十八后作、关良、番禺南亭说明:
1.上款人“谷苇”为陆谷苇。
2.Lot331-Lot424为陆谷苇家属友情提供。
1977年冬,郭沫若去世前数日,抱病为画家关良请题的《鲁智深醉打山门图》,手写了生平最后的一首长诗。此诗随机发表在《人民日报》副刊上。
此诗与此前相当长时间内发表的诗歌不同,并无泛泛的歌赞,既非无端颂扬“百花齐放”的标语,也无苦心经营“莺歌燕舞”的口号。看得出这是郭老晚岁继“大快人心事,打倒四人帮”那首挣脱思想枷锁、直抒胸臆的旧体诗词之后,又一首重要的古典诗作。可惜时局的发展与历史的局限,这首寓意深长的长歌终于未能如剪灭四害初期那样被“豫剧梅兰芳”常季玉以铜琵琶铁板、黄钟、大吕之音在神州大地广泛传唱开来。
然而,这首诗却表明诗人回归自然之际,他的诗魂又高扬起来,诗人的心声与“寻常百姓”重又想通。人们在重读他的《女神》、《凤凰涅槃》之后,也不应该忘记他白发簪花引吮高唱“神佛都是假,谁能相信它。”这一时期与他一同老去的读者眼前,重现的又是“五四”时期冲决罗网,奋勇追求的青年的郭沫若。
从1927年革命受挫,郭沫若与关良从北伐队伍走散之后,到此时正好半个世纪。而从1941年关良在重庆初展他首创的水墨戏曲人物画,在艰难困苦之际得到郭沫若强有力的援手,至此也已过去了三十五六年。
曾经相当时期“相忘于江湖”的诗人与画家,现在又重续前缘。
关良选取了他的新作《鲁智深醉打山门图》,直寄京华。他并没有估计到郭沫若如此迅速就答应了他的请托。以中国绘画题跋中的“长题”形式,在画端手书这首新作。这也就是《题关良鲁智深醉打山门图》的长歌,至今读来仍有新意:
神佛都是假,谁能相信它?打破山门后,提杖走天涯,见佛我就打,见神我就骂,骂倒十万八千神和佛,打成一片稀泥巴,看来禅杖用处大,可以促进现代化,开遍大寨花。
原先出自稗官小说《水浒》故事,后来又见于清人戏曲的《虎囊弹》中的花和尚精神,现在竟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与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找到了一脉相通之处。诗人的浪漫主义精神,垂老未衰,给了他的作品以新的生命力。“想出天外”,艺术的想象之鸟,一旦折断翅膀,也不免坠落尘埃化为尘土。这半个世纪来,多少诗人对此能无会心么?“江郎才尽”,这个典于今未必适用。江淹思路已穷,动辄虑咎,当然再难写出《恨赋》那样的绝唱来。
何况,郭老此诗“其意也深”,即使当做哲理诗,当做政治讽喻诗,当做一截现代史诗来读,也均可找到它的价值。
郭沫若平生为人题画不多,唯于关良之创作独具青眼。40年代初在重庆“金刚坡”下,“无官府”右,郭沫若先后为关良题画约数10件,其中佚于水火变乱者若干,历劫幸存者当逾10数件。其中题画形式多样,或为五绝、七绝、或为长歌行,或为律句,更有骈散不拘之短文,常如流水行云,行其所行,止其所止,当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道,议论风生,对酒当歌,显然还保持着“创造社”主将的雄风英姿。
文-谷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