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备注
参阅:
1.《宜兴陶艺—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珍藏》第177、178页,香港市政局出版,1990年;
2.《宜兴紫砂珍赏》第122页,图111,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年;
3.《紫砂名品–黄正雄珍藏古今名壶特展》第73页,图38,国立历史博物馆,2008年;
4.《古壶之美》第378页,财团法人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2000年。
壶痴,清代制壶高手,约为道光时代之人,生卒不详。壶痴姓氏失考。仅于壶底钤“壶痴”二字篆文方印。壶盖款因势造形,几乎不可分辨。
印包壶为紫砂壶式的一种,其底作正方者,亦称“宝诰壶”。此壶以紫泥为胎,壶身上方,肩圆微敛,状似方印包袱,以袱结作钮,三弯嘴,流呈直角折方,把手直角折方中稍加变化,富有古拙感。包袱布纹褶皱真实自然,口内设堰圈,嵌盖,口盖严合,式度朴雅。
600ml
1.《宜兴陶艺—茶具文物馆罗桂祥珍藏》第177、178页,香港市政局出版,1990年;
2.《宜兴紫砂珍赏》第122页,图111,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年;
3.《紫砂名品–黄正雄珍藏古今名壶特展》第73页,图38,国立历史博物馆,2008年;
4.《古壶之美》第378页,财团法人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2000年。
壶痴,清代制壶高手,约为道光时代之人,生卒不详。壶痴姓氏失考。仅于壶底钤“壶痴”二字篆文方印。壶盖款因势造形,几乎不可分辨。
印包壶为紫砂壶式的一种,其底作正方者,亦称“宝诰壶”。此壶以紫泥为胎,壶身上方,肩圆微敛,状似方印包袱,以袱结作钮,三弯嘴,流呈直角折方,把手直角折方中稍加变化,富有古拙感。包袱布纹褶皱真实自然,口内设堰圈,嵌盖,口盖严合,式度朴雅。
6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