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005
王原祁 仿倪黄小景
拍卖会
2018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  场
禾风---中国书画夜场
图录号
8005
作  者
王原祁
尺  寸
64×35.5cm
估  价
RMB3,500,000~5,000,000
成交价
RMB5,750,000
拍品信息
作者
王原祁
尺寸
64×35.5cm
年代
甲午(1714)年作
备注
简介:王原祁,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孙。康熙九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以画供奉内廷。擅画山水,继承家法,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承董其昌及王时敏之学。山水面目格局影响后世,弟子颇多,形成娄东派,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合称“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又称“清六家”。

王原祁出生于显宦世家,他的爷爷就是清初“四王”之一的王时敏。他从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读书参加科举考试,29岁中进士,进入仕途。因博学多才及画艺出众,深得康熙赏识。据记载王原祁曾被招入便殿,在御前从容奏对,濡染作画,康熙凭几而观,不觉日影西移。1712年,71岁的王原祁登上了事业巅峰,升任户部左侍郎,人称“王司农”。王原祁是王家长孙,他出生时,王时敏正隐居家乡、痴心于绘画。
此帧《仿倪黄小景》作于康熙甲午年秋,时年七十三岁,乃晚年精品。观此作,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笔墨奇峭简拔,近景一脉土坡,傍植树木三五株,茅屋草亭一两座,中间上方空白以示淼淼的湖波、明朗的天宇,远处淡淡的山脉,画面静谧恬淡,境界旷远, 此种格调,与倪瓒相似。干而枯的笔墨皴法,疏朗简秀,清爽潇洒,颇得黄公望遗意。故所谓“余应制作诸图练笔,为此不觉成倪黄小景”,其来有自。然而,皴染之际强调锋颖幻化、以擦带皴,故近看难窥笔踪、远观方得其意。笔笔交叠、色色相浸之处全然不拘小节,故有生熟相倚、直渲天然之趣。前景以坡石挟留白台地,配合树木枝叶的伸展将观众的视线导向中景。中景则以或正或斜、或大或小、有聚有散的小山头为单元构成主山,主山内部的大小山头多呈垂直走向。当观众的视线在前景和中景间不断蜿蜒、游移时,便能感受到某种动态感,此即画家所谓的“龙脉”。整幅虽有元人古秀之风,却已渐从摹古脱出,显现了个人的面目。《仿倪黄小景》明确体现了王原祁“借古开今”的画论。王原祁正是以这种本领去批评王翚的风格“太熟”,又批评查士标(1615-1698)为“太生”,可见他自己是以这种“不生不熟”自处。因此,王时敏也不避嫌地称赞王原祁能达“神形俱得”的境界,王鉴不但同意,还对王时敏说:“吾二人当让一头地。”
王时敏一直对王原祁疼爱倍至,同时寄予了莫大的期望。家学熏陶加上天资聪颖,10岁的王原祁已显现出过人的绘画才能,曾作小幅山水,粘在祖父书斋壁上,祖父王时敏见之,大为惊讶,甚至以为是自己所画,竟问“吾何时为此耶?”得知是孙儿王原祁所画后,称赞道“是子业必出我右。”到20岁时,王原祁正式跟随祖父学画,传承董其昌一脉,以董巨元四家为宗,尤其钟爱黄公望。在他的仿古作品中,以仿黄公望数量最多。祖父王时敏曾说:“元季四家,当推子久。得其神者,惟董宗伯;得其形者,予不敢让;若形神俱得,吾孙其庶乎!”早年的王原祁一直遵循了祖父王时敏的教诲,取法黄公望,并以此探索自己的绘画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