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翁同龢
尺寸
238×51cm×2
年代
壬寅(1902)年作
备注
释文:忘形马迹车尘外,得意山光水影前。
简介:翁同龢,字叔平、声甫、讱夫,号瓶庵、松禅、玉圃、瓶笙,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状元。历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垂三十年。工诗文,擅画山水、木石、杂画。工书,称同、光间书家第一,名闻于时。
翁同龢是晚清颇具影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一向为人推崇,清末《清稗类钞》作者徐珂评价翁同龢书法:“叔平相国书法不拘一格,为干嘉以后一人……晚年造诣实远出覃溪、南园之上。论国朝书家,刘石庵外,当无其匹,非过论也。”杨守敬《学书迩言》亦云:“松禅学颜平原,老苍之至,无一稚笔。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洵不诬也。”他早年习欧、褚、柳、赵,书法崇尚瘦劲;中年转学颜体,取其浑厚,又兼学苏轼、米芾,书出新意;晚年得力于北碑,并吸收刘墉、钱沣、何绍基等人之长,融南北诸家之长,含英咀华,冶古今碑帖于一炉,开创了苍老道劲、刚健浑穆、含蓄朴茂的“翁体”。
此翁同龢《行书七言联》,尺幅甚大。其用笔潇洒,奇肆率意,气息淳厚,较之颜楷,体格更加宽博,较之北碑,则脱去斫削痕迹,而更具自然的趣味,流露出一种沉静、闲雅、从容、大气,不见剑拔弩张,亦不见烟花火气,点画丰满,力量中含,给人以含而不露、威而不猛之感,从骨子里透着雍容之气,从容之风,是翁同龢书法中的精品,悬饰厅室,更添庙堂之气,宜当宝之。
简介:翁同龢,字叔平、声甫、讱夫,号瓶庵、松禅、玉圃、瓶笙,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状元。历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垂三十年。工诗文,擅画山水、木石、杂画。工书,称同、光间书家第一,名闻于时。
翁同龢是晚清颇具影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一向为人推崇,清末《清稗类钞》作者徐珂评价翁同龢书法:“叔平相国书法不拘一格,为干嘉以后一人……晚年造诣实远出覃溪、南园之上。论国朝书家,刘石庵外,当无其匹,非过论也。”杨守敬《学书迩言》亦云:“松禅学颜平原,老苍之至,无一稚笔。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洵不诬也。”他早年习欧、褚、柳、赵,书法崇尚瘦劲;中年转学颜体,取其浑厚,又兼学苏轼、米芾,书出新意;晚年得力于北碑,并吸收刘墉、钱沣、何绍基等人之长,融南北诸家之长,含英咀华,冶古今碑帖于一炉,开创了苍老道劲、刚健浑穆、含蓄朴茂的“翁体”。
此翁同龢《行书七言联》,尺幅甚大。其用笔潇洒,奇肆率意,气息淳厚,较之颜楷,体格更加宽博,较之北碑,则脱去斫削痕迹,而更具自然的趣味,流露出一种沉静、闲雅、从容、大气,不见剑拔弩张,亦不见烟花火气,点画丰满,力量中含,给人以含而不露、威而不猛之感,从骨子里透着雍容之气,从容之风,是翁同龢书法中的精品,悬饰厅室,更添庙堂之气,宜当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