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郑板桥
尺寸
画心28×166.5cm;跋28×33cm
备注
释文:一线莎堤一叶舟,柳浓莺脆恣淹留。雨晴芍药弥江县,水长秦淮似蒋州。薄幸春光容易老,还延诗债几时酬?使君高唱凌颜谢,独立吴山顶上头。年来修禊让今年,太液昆池在眼前。逈起楼台回水曲,直铺金翠到山巅。花因露重留蝴蝶,笛怕春恋画船。多谢西南新月挂,一钩清影暗中圆。十里亭池一水通,俨开银钥日华东。逶迤碧草长杨道,静悄朱帘上苑风。天净有云皆锦绣,树深无雨亦溟蒙。甘泉羽猎应须赋,雅什先排禊帖中。草头初日露华明,已有游船歌板声。词客关河千里□,使君风度百年清。青山骏马旌旗队,翠袖香车绣画城。十二红楼都倚醉,夜归疑听景阳更。
说明:
1.此诗卷为傅申甫书和卢雅雨诗。
2.曾经阮元、廷雍、傅增淯旧藏。
★此件拍品需要特殊号牌
简介: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板桥老人等,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一岁至六十岁任山东范县、潍县知事。工善诗、词、曲及书札散文,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书法以隶篆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其“乱石铺街”体。写意兰竹,水墨淋漓,趣在法外。所作几乎每画必题,款式光怪陆离,别具风致。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
行书《红桥修禊》诗卷赏析
自清代以来,扬州历史上曾有过数次“红桥修禊”雅集,即文人骚客瘦西湖畔红桥边雅聚酬唱,他们吟诗作画、谈古论今、借景托物、抒发情怀。其中最著名的是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年)三月三日那次,这一天两淮盐运使卢见曾邀请各方名士会聚扬州倚虹园。他自作七律四首,其中有名句“十里画图新阆苑,二分明月旧扬州”,各地依韵相和者七千人,最后编成诗集三百余卷,并绘《红桥览胜图》以纪其胜。郑板桥参加了这次红桥禊的盛会,并即席和卢雅雨七律诗四首,即是这个手卷中所写。是郑板桥一生所作最著名的七律诗。卷后有廷雍一跋,跋中的李鉴堂就是山东巡抚李秉蘅。卷本幅左下角有阮元“阮氏琅仙馆珍藏印”一朱文印。傅世榕题“郑板桥和卢雅雨红桥修禊诗卷。江安傅申甫珍藏”外签,本幅左下角有“傅增淯鉴藏印”一朱文印。由此可知,此卷曾为阮元所有,后为傅增湘之父傅世榕所有,廷雍就是应傅世榕所请题写的跋语,后傅世榕将之传给其子傅增淯。
清代扬州八怪在书法艺术上敢于创新,成就突出的当首推郑板桥。郑板桥所创的书体,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六分半书”。这种书体,蒋宝龄《墨林今话》中评述说:“书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极瘦硬之致,亦间以画法行之”本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参差错落,肥瘦相间,疏密有致,气象万千,犹如银河珠瑚泻池,气势俱贯。通篇极尽变化,但并不失法度,无怪乎人们要说他是“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尽笑板桥怪”。再三展观作品会发现其字愈显得奇妙,书体纵横驰骋,随意挥洒,无拘无束,达到了机趣横生的艺术境界。此作与王羲之《兰亭序》,有异工同曲之妙,可谓郑板桥版的“兰亭序”,弥足珍贵。
说明:
1.此诗卷为傅申甫书和卢雅雨诗。
2.曾经阮元、廷雍、傅增淯旧藏。
★此件拍品需要特殊号牌
简介: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板桥老人等,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中进士,五十一岁至六十岁任山东范县、潍县知事。工善诗、词、曲及书札散文,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书法以隶篆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其“乱石铺街”体。写意兰竹,水墨淋漓,趣在法外。所作几乎每画必题,款式光怪陆离,别具风致。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
行书《红桥修禊》诗卷赏析
自清代以来,扬州历史上曾有过数次“红桥修禊”雅集,即文人骚客瘦西湖畔红桥边雅聚酬唱,他们吟诗作画、谈古论今、借景托物、抒发情怀。其中最著名的是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年)三月三日那次,这一天两淮盐运使卢见曾邀请各方名士会聚扬州倚虹园。他自作七律四首,其中有名句“十里画图新阆苑,二分明月旧扬州”,各地依韵相和者七千人,最后编成诗集三百余卷,并绘《红桥览胜图》以纪其胜。郑板桥参加了这次红桥禊的盛会,并即席和卢雅雨七律诗四首,即是这个手卷中所写。是郑板桥一生所作最著名的七律诗。卷后有廷雍一跋,跋中的李鉴堂就是山东巡抚李秉蘅。卷本幅左下角有阮元“阮氏琅仙馆珍藏印”一朱文印。傅世榕题“郑板桥和卢雅雨红桥修禊诗卷。江安傅申甫珍藏”外签,本幅左下角有“傅增淯鉴藏印”一朱文印。由此可知,此卷曾为阮元所有,后为傅增湘之父傅世榕所有,廷雍就是应傅世榕所请题写的跋语,后傅世榕将之传给其子傅增淯。
清代扬州八怪在书法艺术上敢于创新,成就突出的当首推郑板桥。郑板桥所创的书体,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六分半书”。这种书体,蒋宝龄《墨林今话》中评述说:“书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极瘦硬之致,亦间以画法行之”本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参差错落,肥瘦相间,疏密有致,气象万千,犹如银河珠瑚泻池,气势俱贯。通篇极尽变化,但并不失法度,无怪乎人们要说他是“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尽笑板桥怪”。再三展观作品会发现其字愈显得奇妙,书体纵横驰骋,随意挥洒,无拘无束,达到了机趣横生的艺术境界。此作与王羲之《兰亭序》,有异工同曲之妙,可谓郑板桥版的“兰亭序”,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