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76.5×48cm
年代
1939年作
备注
简介:徐悲鸿,江苏宜兴人。二十岁赴沪谋生时,结识高奇峰,书法得康有为亲授,曾入震旦大学学习绘画,并考察德、比、意国美术。1944年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1946年任北平艺专校长,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毕生从事美术教育,奠定了以写实为基础的现代中国美术教育体系。著述颇多,有《徐悲鸿艺术文集》等。
《骏马图》赏析
徐悲鸿先生具有广博而精深的艺术修养,创作题材多样,而在其动物画中尤以骏马最为人所熟知。其笔下的马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时代精神的写照,他画的马是无鞍、无缰的不羁之马,是渴望自由的象征,并且富有强烈的民族精神。
本幅《骏马图》中,画家施以重墨,勾勒出马的轮廓以及肌肉形状,表现出了马的雄健强劲的形象。悲鸿先生用有力的线条写出马腿,铺以浓墨。马蹄则以线条勾出轮廓,略施淡墨,刚劲有力。马的鬃毛和尾巴以大笔扫开,潇洒飘逸,丝毫无凌乱之感。背景简单几笔野草,营造出骏马秋风独立的画面。
此作完成于1939年。此时徐悲鸿先生在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在印度国际大学举办中国近代画展。在全力支持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同时也大力宣传中国的绘画艺术,可见悲鸿先生之精神。
《骏马图》赏析
徐悲鸿先生具有广博而精深的艺术修养,创作题材多样,而在其动物画中尤以骏马最为人所熟知。其笔下的马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时代精神的写照,他画的马是无鞍、无缰的不羁之马,是渴望自由的象征,并且富有强烈的民族精神。
本幅《骏马图》中,画家施以重墨,勾勒出马的轮廓以及肌肉形状,表现出了马的雄健强劲的形象。悲鸿先生用有力的线条写出马腿,铺以浓墨。马蹄则以线条勾出轮廓,略施淡墨,刚劲有力。马的鬃毛和尾巴以大笔扫开,潇洒飘逸,丝毫无凌乱之感。背景简单几笔野草,营造出骏马秋风独立的画面。
此作完成于1939年。此时徐悲鸿先生在新加坡举办筹赈画展,在印度国际大学举办中国近代画展。在全力支持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同时也大力宣传中国的绘画艺术,可见悲鸿先生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