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信息
作者
唐寅
尺寸
113×60cm
备注
简介: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江苏苏州人。幼年俊才,博雅多识,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称“吴中四才子”。工山水、花鸟、人物,诗文书画俱佳。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
《渔利图》赏析
唐寅的山水画,早年师法沈周、中年宗法周臣,而周臣的山水画师法南宋的李唐和刘松年,因此他的画又可上溯至南宋李唐、刘松年为代表的院体画派。他在老师周臣的影响指导之下,学到了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又参合了马远、夏圭的布置和笔墨技巧,并广泛的涉猎北宋、元代诸山水大家用笔圆润、秀逸、苍浑、内藴的长处,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渔利图》绘近处巨岗长松,溪水潺潺,岸边亭台,亭中逸士悠然自若,溪中二人泛舟,乐在其中。远处峰峦高巍,两旁峭崖对峙。全图取高远布局,气势雄伟而境界宁静,传达出高士深山隐居的悠闲情景。画中山峦形状较为转折多姿,皴法富有变化,墨色淋漓,又富有浓淡变化,溪流、山道、林木、屋宇等的布置更为巧妙,运笔较为圆转细秀。在雄劲中透出疏秀之感,富有文人画的清雅和内藴。我们可以在唐寅的绘画风格中看到以方圆并济的山石结构,加上多变的皴法,整个画面显得险峻深远、气魄雄伟、跌宕起伏。画中很少点苔,甚至根本不著苔点,除了他运用线和面的高超技艺外,恐怕更是由于他内心深处向往著一个洁净幽邃的世界。再者,工细严谨的院体绘画方式,与逸笔草草的文人画相比,更容易迎合普通民众的欣赏习惯。唐寅一生以卖画为生,必然会比较注重观众的需求,并随著对象的变化而选择适宜的画风。这幅作品不仅绘画精彩纷呈,作品上所提的一段文字内容与书法亦是相得益彰。唐寅书法的造诣也很深,其在书、画有机结合方面,一是书风与画风的一致与和谐。其书法的意趣与绘画的情趣极为相近,两者都强调人格与真情的再现。唐寅的书法渊源于赵孟和李北海,行笔秀润缜密,刚柔结合,意态端庄潇洒,近似“院体”的山水画风,但又在规整中具清润之姿。
《渔利图》赏析
唐寅的山水画,早年师法沈周、中年宗法周臣,而周臣的山水画师法南宋的李唐和刘松年,因此他的画又可上溯至南宋李唐、刘松年为代表的院体画派。他在老师周臣的影响指导之下,学到了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又参合了马远、夏圭的布置和笔墨技巧,并广泛的涉猎北宋、元代诸山水大家用笔圆润、秀逸、苍浑、内藴的长处,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渔利图》绘近处巨岗长松,溪水潺潺,岸边亭台,亭中逸士悠然自若,溪中二人泛舟,乐在其中。远处峰峦高巍,两旁峭崖对峙。全图取高远布局,气势雄伟而境界宁静,传达出高士深山隐居的悠闲情景。画中山峦形状较为转折多姿,皴法富有变化,墨色淋漓,又富有浓淡变化,溪流、山道、林木、屋宇等的布置更为巧妙,运笔较为圆转细秀。在雄劲中透出疏秀之感,富有文人画的清雅和内藴。我们可以在唐寅的绘画风格中看到以方圆并济的山石结构,加上多变的皴法,整个画面显得险峻深远、气魄雄伟、跌宕起伏。画中很少点苔,甚至根本不著苔点,除了他运用线和面的高超技艺外,恐怕更是由于他内心深处向往著一个洁净幽邃的世界。再者,工细严谨的院体绘画方式,与逸笔草草的文人画相比,更容易迎合普通民众的欣赏习惯。唐寅一生以卖画为生,必然会比较注重观众的需求,并随著对象的变化而选择适宜的画风。这幅作品不仅绘画精彩纷呈,作品上所提的一段文字内容与书法亦是相得益彰。唐寅书法的造诣也很深,其在书、画有机结合方面,一是书风与画风的一致与和谐。其书法的意趣与绘画的情趣极为相近,两者都强调人格与真情的再现。唐寅的书法渊源于赵孟和李北海,行笔秀润缜密,刚柔结合,意态端庄潇洒,近似“院体”的山水画风,但又在规整中具清润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