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89
金 农 芭蕉
拍卖会
2015年秋季暨五周年庆拍卖会
专  场
《明清忆韵》——中国古代书画作品专场
图录号
889
作  者
金 农
尺  寸
--
估  价
无底价
成交结果
未成交
拍品信息
作者
金 农
备注
水墨绢本 立轴
题识:绿得僧窗梦不成,芭蕉偏向短墙生。秋来叶上无情雨,白了人头是此声。昔邪居士画蕉,林清暑并题。
钤印:金吉金印
简介:金农,字寿门,又字吉金,号冬心、古泉、金牛、昔耶居士、曲江外史、稽留山民、百研翁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时来往於扬州间。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未就。工诗及古文词,善篆刻,精鉴赏。书法工隶、楷,将《国山碑》和《天发神谶碑》溶化於隶、楷间,独创一格,号称“漆书”。画笔高古,不同凡俗,居当时画坛首席,为“扬州八怪”之一。
JIN NONG(1687-1763) Plantain
Ink on silk; Hanging scroll
36×24.5cm 约0.8平尺
RMB: 500,000-800,000

雍正二年至雍正十二年,黄慎定寓扬州,他以独具个人面貌的精湛书画技艺名噪大江南北,可谓是“尺纸容缣,世争宝之”。这段时期是黄慎艺术生涯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是他个人绘画风格和绘画语言高度成熟的时期,也是他一生艺术创作的黄金时期。
此幅《仕女图》轴创作于雍正六年,画面简约,却处处精妙,别具用心。黄慎以工整的用笔,精细的线条,勾绘了仕女乌黑的云鬓与素白光洁的面容,继而用寥寥数笔写出瘦削的双肩,随后,线条一路向下,从延绵柔曲变成了顿挫转折,由安静流畅逐渐跳跃断续,用笔的速度也由慢变快,线条中蕴含的情绪也逐渐充盈饱满,直至用浓墨着力写出飞动飘逸云带,似是戛然而止的琴声,却又有着袅袅不绝的琴韵。完美的体现了黄慎高超的笔墨技巧与深厚的艺术造诣。
黄慎用其特有的散而有连,错落有致的草书,抄录了李商隐《碧城三首》诗第二首中“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两句,所描写的是两情相悦的欢愉之境。黄慎用仕女身姿袅娜、娇羞动人的画外之意去体现诗句中不尽的意蕴。
黄慎对自己画作的优劣有着一个简单的区分:上等的作品,题写诗句;中等的作品,只写年款;下等的作品,仅有名款。当然,此《仕女图》轴自然是黄慎最为满意的画作之一,完全能够代表黄慎成熟时期人物仕女画的面貌和成就。
黄慎绘于绫本上的画极少,王凤珠、周积寅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中仅有一件著录,为创作于雍正十二年的《杂画册》(四页),现藏于无锡博物院,此《仕女图》轴应该是仅存的第二件绫本作品。
丘幼宣撰《黄慎年谱》中推断:“据山人(黄慎)绘画作品题款,大约从雍正九年至雍正十二年,山人寓居扬州美成草堂。”在《扬州八怪现存画目》中纪录:《日本现在支那名画目录》中著录,“名古屋樱木俊一藏黄慎《人物图》轴,绘于雍正七年己酉(1729)十月,作于广陵美成草堂”。而这幅《仕女图》轴于雍正六年写于美成堂,由是可以证明:一、丘幼宣《黄慎年谱》中关于黄慎寓居美成堂的时间有误;二、此《仕女图》轴是迄今可知黄慎最早绘于成美堂中的存世作品。
此幅《仕女图》轴,从其艺术性与学术性方面来说,都是黄慎极为珍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