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8033
张大千 赤莲供养观音大士图
拍卖会
2015年秋季暨五周年庆拍卖会
专  场
《禾风》——中国书画夜场
图录号
8033
作  者
张大千
尺  寸
--
估  价
RMB8,000,000~12,000,000
成交价
RMB14,950,000
拍品信息
作者
张大千
备注
设色纸本 立轴 甲申 1944年作
题识:甲申八月,蜀郡清信士张大千敬造。
钤印:张爰、张大千、除一切苦厄
展览:1.《张大千近作展览目次》廿八号,1947年五月九日至十三日,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
2.新加坡 国泰古董文物画廊,“古今名人书画欣赏会”,1967年12月15-18日。
即将出版:《张大千精品集》续集,人民美术出版社。
说明:新加坡著名收藏家陆行夫旧藏。陆行夫,溥儒之门生,曾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精篆刻、堪輿学和书法,曾为于右任,张大千刻制印章,陆先生于1950年代成立国泰古董文物画廊,并赞助1963年3月在新加坡维多利亚剧院及纪念馆举行的张大千绘画展。
★此件拍品需要特殊号牌
ZHANG DAQIAN(1899-1983)
Namo Avalokitesvara
Ink and color on paper; Hanging scroll
73×45.5cm 约3.0平尺
RMB: 8,000,000-12,000,000

读张大千《擬宋人山寺图》
此绢本小青绿的《擬宋人山寺图》,乃张大千先生在抗战胜利后,离开大陆之前,力追五代北宋山水画高峰期的得意之作。 众所周知,抗战期中,张大千利用远离中国绘画中心北京与上海的时机,埋首于敦煌石窟,为其佛教及人物画向前迈进的一大关键。一待抗战结束,北京和沈阳的古画市场大为活络,将大千因抗战而中断向传统大家血战的雄心再度唤醒。于是倾囊搜购历代名迹,以其敦煌的历练,审美功力与审美要求均大幅提升,在山水画方面,从元代的赵孟頫、吴镇、王蒙,向上追溯到董源、巨然、刘道士、赵大年扩及非董巨派的关仝、范宽、郭恕先、宋徽宗、郭熙以及高克明等等,走进了集大成的时期。 当笔者在一九八零年代后期前往上海、北京、成都、重庆等地参访各地公私收藏及大千亲友门生,收集到《宋人山寺图》的黑白照片时,即为此画之清新雄放、融合五代诸家之长,其意境之可游、可观、可居而大为倾倒!遂将此图收录于一九九一年的英文拙著《Challenging the Past:The paintings of Chang Dai-chien》(中文译名《血战古人的张大千》一书中。不意于十八年后竟有机缘得见此典丽温雅、小青绿设色的原作,使人目眩神摇。
此画丘壑具有北宋之雄而其笔墨兼有文人之雅,细观其多变之山石皴法及造型,为大千融合古人、置身北宋的精心杰构。在意境方面,以壮丽的瀑布为中心,茅亭草阁分置左右,掩映在老树虬枝及朦胧的竹树之间,点缀高士策杖过桥相会,及倚栏观瀑的雅士;瀑水流经桥下潺潺有声,汇为前景之涡流,其描法如行云回旋,其线条之婀娜轻盈、曼妙流动,尤为特绝。此乃得法于大千所藏之刘道士《湖山清晓图》而更出其上!又以李郭派蟹爪法所作古木枯枝,从山前山崖到山顶,配合略似云头皴有实体质感的巨石崖壁以及劲挺的松树,刚柔的对比,丰富了画面的诗情。山顶丛林掩映中的朱栏楼观,更增添人间仙境般的境界,使人生出世之想。
此图据大风堂高足、上海的糜耕云亲告,乃大千先生一九四八年五月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画展中作品。查该展览展品的一百零七件画作中,图名为《宋人山寺图》(编号为86)的只有一幅,故可推定即为此图。在展品价目表中,除了九幅为非卖品之外,其余作品价格落差甚大,从最高的“两亿元”到最低的“两千万元”。而标价“两亿元”者只有两幅,《山寺图》即其一,可见此画定是张大千先生得意之作无疑! 按当年通货膨胀,画价之高令人难以想象其真实的价值,但是从当时观展者的描述中,仍然可以窥见这是中国近代画展市场中罕见的例子。在汤修梅氏的《直造古人不到处》一文中说:“我偕同老友平襟亚(秋翁,吴湖帆之友)去看了几次……丰富多彩,光辉耀眼……大感快意。而看到临场的绅商人士对于会上标出那样远超市值,昂贵非凡的价格,大家竟然不以为嫌,纷纷争购一空……不禁为之惊叹不止!名画家吴湖帆当场选定三大幅,又另由平襟亚出面代定好几幅……会上,听到有人为画展所得试做估计,认为约可等价于世上的黄金一百几十条之多,这样的画坛奇迹,实在向所未有,洵可叹为观止矣!”从此可知大千此画,在五十年前就已经“昂贵非凡”。
的确,只有张大千先生在五十岁左右的精壮之年,各种传统画技俱臻顶峰,血战古人,又值抗战后民生复苏的时期,才造就了此一画坛空前的奇迹。
—傅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