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2531
盐田千春 2020年作 In the hand 综合材料 铜器和铁线
拍卖会
2021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专  场
《起潮时代》——现当代艺术及区块链·数字艺术专场
图录号
2531
作  者
盐田千春
尺  寸
26×8×13cm
估  价
RMB300,000~800,000
起拍价
RMB300,000
拍品信息
作者
盐田千春
尺寸
26×8×13cm
备注
说明:限量,共四版
来源:亚洲私人藏家收藏
此作品为艺术家亲制铜倒膜手与铁线的装置,现存世共四套,剩余三套均由博物馆收藏。艺术市场上流通的仅此一版。
对于普通观者来说,盐田千春的作品一贯不需要去深解。因为懂与不懂只停留在知识层面,它并不影响你思想、感受的延伸。在她的作品中常以独特、视觉性极强的画面去吸引观者的眼球,带领观者进入作品,再通过作品中的一些小的元素去倾诉或聆听观者的感思。此刻,即使不需前期去研究,观者也能很自然能走进其作品中,无论是其行为还是装置,盐田千春的作品一贯有如此魔力。
“我将来想作为艺术家存在于世,除此之外我不想干任何事”12岁的盐田千春立下了如此愿望,并通过绘画训练在大学时进入了京都精华大学油画室。
“进入大学的第一年时,我很享受绘画带给我的快乐。但逐渐的,这种快乐随着时间成为习惯,也渐渐消磨了我的创作激情。大二时,自己开始变得急躁和焦虑,已经不知道该画什么,什么样的艺术是适合自己的;这样状态持续了半年之久。某晚,在一个梦中,我梦见自己走进了一件画中,画画没有常规理解的好与坏,只是整个气场流露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苦涩。醒来后,我便以此梦境的感受创作出了——《成为绘画 - Becoming Painting》。”——盐田千春
“编织让我能够像绘画中的线条一样去探索时间和空间。线逐渐累积构成一个面;我创造了无限的空间,逐渐延展,好似形成一个宇宙。”盐田的作品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是记忆。盐田的作品也多与童年受到的创伤、记忆有关,她对记忆的使用和表现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当表现记忆或是忧愁、不安的情感时,盐田千春采用的是红线。而当面对恐惧时,线就变成了黑色。
Shiota Chiharu
日本的女性前卫艺术家里除了以波点着称的草间弥生之外,还有以线条闻名于世的盐田千春。
盐田千春(Chiharu Shiota)1972年出生于大阪,现在工作生活在柏林。1996年从京都精华大学油画系毕业以后,她搬到德国,师从她敬仰已久的当代行为艺术大师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作品包括装置、行为、录像。主要以记忆、不安、梦、沉默等无形对象为主题,虽然是以个人经验为出发点,却能通过追问自我意识、界限、存在等普遍性概念吸引世界上的众多人,最具代表性的是使用黑色与红色的线布满整个空间的一系列作品。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被称为“行为艺术之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其在行为艺术上的实践,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以探索三大方面为主: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关系、肉体的极限与思维的可能性。她让观众参与艺术行为而不是观察的表演方式以及专注于“面对痛苦,血液,和肉体的极限”的课题的行为,开拓了一种对于身份认知的新方式。盐田千春从她的老师身上,找寻如何通过艺术品去思考和表达的方法。回顾她早期的作品,我们能看到她通过行为艺术自我探索的过程。
当代艺术研究者片冈真実曾说盐田的那些黑线正是将对暗黑的时间、无意识的世界、冥界等不可视领域的恐惧以一种视觉化的手段将其表现出来。因此,当观看者走入那黑线编织的大网中,同样能亲身感受到那种恐惧和不安。